脾胃病可用针灸调治
深圳市宝安中医院(集团) 2018-04-11已阅读 2800人
中医学中,脾胃为气血生化之源,是维持人体正常生命活动的重要脏腑,有脾胃为“后天之本”的说法,也就是脾胃为人体生命活动的基础。针灸治疗的穴位,是分布于人体经络上,起着调节脾胃功能的作用。针灸调理脾胃既治疗局部疾病又能强身健体,简单易行,远离药物,是现代强身健体的新方向。
宝安区中医院针灸应用研究中心赵志恩医师指出,针灸治疗脾胃病主要是通调、润燥、消导。治法主要有三点:
其一,升降之枢,治当通调。脾胃同居中焦,为升降之枢,脾以升为健,胃以降为顺,脾胃升降有序,才能完成饮食物的消化吸收与输布,如果升降失常,清阳不升,浊阴不降,壅塞中焦,就会产生各种疾病。对于脾胃病首先应该通调脾胃,恢复其升降的功能,通调是指调和通顺,并不仅仅指通下大便。
其二,顺应其性,治当润燥。脾为阴土,喜燥而恶湿;胃为阳土,喜润而恶燥,燥湿相济,则可以维持良好的消化、吸收功能。临床治疗根据脾胃的生理特性,施治润燥,燥湿相得,中病即止。治胃防燥,常针刺内庭穴,生水和阴,助胃通降,针刺三阴交滋养脾阴,助脾健运,为胃行其津液。若胃热盛者,可泻内庭清热,泻丰隆使热出;若胃阴不足者,可补三阴交、太溪生津养液,以顾护胃阴。治脾防滋腻,常补阴陵泉,利湿健脾,补足三里,益气健脾补虚,脾阳虚者,还可艾灸足三里、关元、气海,可起到温阳益气的作用。
其三,受纳运化,治当消导。胃主受纳,脾主运化,共同负担着饮食物的消化、吸收和水谷精微的输布。若功能失常,容易导致食物积滞、水湿犯胃。有食物积滞的人,可以取璇玑、内庭消食导滞,祛除胃中宿食,助其消化,针刺足三里,调理脾胃,助其消食之力;若食滞腹胀满者,可加刺承满、滑肉门增强肠蠕动;脾胃湿气重者,常针泻三阴交、阴陵泉健脾化湿,化气行水,配刺中脘,升清降浊,调和胃气;若湿热互结者,可加刺内庭、丰隆清胃泄热,分利湿热。
在生理方面,脾胃是气血生化之源,可化生的气血以维持正常生命活动;在病理方面,脾胃与机体免疫防御功能有着密切的关系,调理脾胃气机升降是中医治疗学中的重要手段之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