罗医生说:冬春交替,养生更重要!

罗江萍医生 发布于2021-03-15 22:50 阅读量9983

本文由罗江萍医生原创

时光飞逝,转眼已是三月,春意渐浓。


图片发自160医生App


在我接诊的众多患者中,相当一部分患者开口便问:罗医生,我好累啊,明明很困却又睡不踏实……

《素问·四气调神大论》指出「春三月,此谓发陈。天地俱生,万物以荣」,阳春三月,春归大地,冰雪消融,蛰虫苏醒。三月作为春天的开始,象征着生机勃勃和希望。

在这个万物复苏的季节,也是冬春交替的时节,很多朋友就因为天气的原因,做不到春捂,容易着凉,会感觉周身乏力、心悸胸闷、食欲不振,精神不佳,做啥都困倦无力!

老话常说:一年之计在于春,可若总是犯困,我们又如何精神饱满的应对接下来的一整年呢?

下面罗医生就为你分析一下:


图片发自160医生App


——为什么一到春天就犯困?

《内经》云:春气者,病在头,年高气弱,清气不能上升头面,故昏闷尔。

春天对应着阳气升发,阳气上升至脑窍则神清气爽,头脑灵活;阳气不升,则气血、营养物质无法运送至大脑,易导致大脑缺氧。

而脾胃是人体气机上下升降的重要枢纽,脾主升清,胃主降浊,两者既对立又统一,维持着气机升降出入的动态平衡。只有升清降浊,方能气化正常,若这个平衡打破,就会导致清阳不升,浊阴不降。

什么是浊阴?人体产生的不好物质,代谢的垃圾都是「浊」。浊拥堵清窍,则易出现「头重如裹」,使人昏昏入睡。

春天在五行中属木,而人体的五脏之中肝也属木,因此春天正是肝旺之时,肝主疏泄,若疏泄太过,则会克制脾土。所以在春天,脾的功能很容易受到影响。

脾为湿困,脾运不及,一则不能运化水谷,不能将食物转化为对人体有用的精微物质;二则脾不升清,不能将水谷精微等清阳之气,吸收并上输于心、肺、脑,同时,胃的通降功能也会受到影响,从而导致湿邪等浊阴蒙住清窍。故而人体会出现神疲乏力、容易困倦、嗜睡等春困症状。


——哪些人容易被春困盯上?


图片发自160医生App


1、长期伏案人群

现在上班都用电脑,即使是在家中办公,也是电脑、手机不离手,出门就坐车,周末忙着补觉,也不爱运动。要知道,只有动起来,脾阳才能振奋,一身之气才能运转起来。

尤其是春季湿气重,湿在体内或外边,湿性粘滞,不运动则湿气难去,体内的湿气淤积多了,就无法正常的升清降浊,清窍易被浊阴堵住,导致困倦、嗜睡等「春困」症状,所以春困也称为「湿困」

2、喜食生冷食物人群

由于长时间的食用冰水、冰淇淋等,会对我们身体的脾胃、肠道形成了一定的伤害,而脾胃主阳,主要通过其运转来化解人体湿气和水分,常年食用生冷食物就会导致人体内水分、湿气不断淤积,让人体的大便、手脚、食欲等等都出现问题;加上春季雨水增多,内外湿结合,易加重身体疲乏的症状。

3、经常熬夜人群

现在很多都市人都有着熬夜的不良习惯,《素问.生气通天论》中说:阳气者,一日而主外,平旦阳气生,日中而阳气隆,日西而阳气已虚,气门乃拒。是故暮而收拒,无扰筋骨,无见晨露,反此三时,形乃困薄。

入夜后还在劳作,特别是在23点以后,还从事紧张的脑力活动( 如工作、上网游戏),是大耗身体库存的阳气的,阳气不足容易被湿邪侵犯,脾不能正常运化,从而出现嗜睡、精力不足、疲倦等症状。

接下来罗医生给你三个妙招,可升阳健脾,不做“特困生”


根据以上分析,我们可以知道春困与阳气不足、脾阳虚、湿浊内滞有着密切关系,因此,如何解春困,调动身体阳气、恢复脾土功能是关键。

1.调整作息,守住阳气

中医提倡:起居有常的养生原则,人的睡觉要随着季节的变化,春天应:早睡早起!

春天适当调整睡眠时间,有利于阳气升发。

2.单举手臂,可调脾胃

中医认为,调养脾胃的关键,是要顺应各脏器气机的变化规律。

胃气主降,脾气主升,说的是食物经胃部腐熟,需要下行进入小肠来进行下一步的消化吸收,脾气则把食物精华上输于肺,再输布于其他组织器官。

通过脾胃升降有序的运化,全身才能得到足够的滋养。

做法:左手掌根上撑,上举至头左上方,右掌根下按。然后左臂下落于腹前,一左一右做三次。


图片发自160医生App


3、饮食调养,健脾养脾

脾不健运,为湿所困,单纯补脾则容易越补越滞,所以应该补中带消,恢复脾土功能。

如尽量喝白粥,或者用党参,白术,茯苓,大枣煲汤,可健脾补虚,和胃祛湿。

如此,脾气健运,湿气排出,则可清阳升,浊阴降,心清神明。


图片发自160医生App


罗医生祝朋友们身体健康!快乐每一天!

相关疾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