处暑时节,罗医生教你养生

罗江萍医生 发布于2020-08-22 16:47 阅读量7313

本文由罗江萍医生原创


图片发自160医生App



处暑是二十四节气之中的第14个节气。



“处”含有躲藏、终止意思,处暑,即为“出暑”,表示炎热即将过去,暑气将于这一天结束。



进入处暑节气,气温进入了显著变化阶段,我国大部分地区气温逐渐下降。



如古人留下的大量具有实用价值的谚语:“一场秋雨一场凉”、“立秋三场雨,麻布扇子高搁起,”、“立秋处暑天气凉”、“处暑热不来”等,都是对“处暑”时节气候变化的直接描述。



当然对于我们炙热的广东来说,处暑过后,热力仍在,大家还是得谨防高温天气谨防中暑......




图片发自160医生App


处暑 · 习俗



处暑之后,秋意渐浓,正是人们畅游郊野、迎秋赏景的好时节。



而民间向来就有“七月八月看巧云”之说,其间就有“出游迎秋”之意。

【开渔节】

每年处暑期间,很多沿海地区会举行隆重的开渔节,欢送渔民驾船出海。

此时海域水温依然偏高,鱼群会停留在渔场周围,鱼虾贝类发育成熟。对于沿海渔民来说,处暑意味着渔业收获。

【放河灯】

处暑前后民间会有庆赞中元的活动,俗称“七月半”,其中一项重要的民俗是放河灯。

河灯,也叫“荷花灯”。一般是在底座上放灯盏或蜡烛,中元夜放在水中,任其飘流,向海神祈保平安。

后来发展为对逝去亲人的悼念、对活着的人们的祝福。

【吃鸭肉】

鸭肉味甘性凉,具有滋阴养胃、利水消肿的作用,因此民间有处暑吃鸭子的传统。

北京至今还保留着这一传统,一般处暑这天,人们会到店里去买处暑百合鸭。

而江苏地区,做好鸭子菜,首先要端一碗送给邻居,正所谓“处暑送鸭,无病各家”。



处暑 · 养生




图片发自160医生App

说到养生,罗医生自然有自己的养生小妙招教给大家。



处暑过后,人容易出现口鼻干燥,咽干唇焦,养生应滋阴养肺和祛暑化湿并重。

一、饮食调养

老话说:春夏养阳,秋冬养阴。

处暑时节要多吃一些滋阴润燥的食物,如银耳、藕、菠菜、蜂蜜等,防止燥邪伤害人体阴液。

大家还可以尝试一下“朝朝盐水,晚晚蜜汤”

指的是尝试“一咸一甜”的方法,晨起吃完早餐后喝一杯淡盐水,可减少水分流失。晚上喝杯蜂蜜水具有润肺、养肺的作用。

此外,处暑后不宜吃辣椒、花椒、姜等辛热食物,更不宜吃烧烤食物,容易伤阴,要多吃酸味水果,如山楂、葡萄等。




图片发自160医生App


二、起居调养

首先要早睡早起,然后做到春捂秋冻。

春捂秋冻是古人一条非常实用的“生活谚语”,“春捂”是为了帮助气血走表散热,促进阳气生发;“秋冻”是为了气血入里保存热量,促进阳气潜降。

因此,处暑后要使身体有一些凉意,不要天一冷就马上穿很厚的衣服。而且初秋是“冷”并没有感觉到“寒”,“皮肉之冷”是可以忍耐的,而采取“秋冻”对于适应与抗御后来冬天的严寒都有很大的好处,从机体适应能力上看,也可以说符合季节之间的“惯性原理”。

三、情志调养




图片发自160医生App



秋季本是萧杀之季,肝气容易郁结,情绪容易低落。所以上应保持积极乐观的心态,多与自然亲近,在空气好的地方多做深呼吸,以宣肺气,防止金旺克木。



加之处暑是丰收的节气,植物果实成熟,户外风景迷人,此时很适合外出郊游散心。

四、运动调养

运动方面,不要剧烈出汗,汗太多会耗伤阴液,运动的同时要及时补充水分。早晚天气凉爽,可外出跑步、打拳、做操、爬山。

平时多伸懒腰也有解秋乏的效果,伸懒腰能适当增加对心、肺的挤压,促进心脏泵血,增加全身的供氧。大脑血流充足了,人自然感到清醒、舒适。

处暑 · 药膳

麦冬枸杞茶

枸杞子和麦冬各10g,洗净后,开水泡服15分钟即可食用。



图片发自160医生App


石斛地冬陈皮老鸭汤



材料:

石斛20克,生地黄10克,麦冬10克,陈皮10g,老鸭一只,生姜四片,盐适量。

做法:

各物洗净,石斛、生地黄、麦冬、陈皮稍浸泡,老鸭斩件,各物一同放入砂煲,加入清水约2000毫升, 煮开后加入姜片,改文火煲40分钟,最后食盐调味即可。

相关疾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