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常紧张不安、害怕心慌,焦虑情绪or焦虑障碍?-东莞心理咨询

任兰振医生 发布于2023-12-03 15:00 阅读量418

本文由任兰振原创

人们在日常生活中,常常因各种压力及应激事件的刺激,出现“内心紧张不安”的焦虑情绪,如果这种情绪体验的严重程度与客观环境、现实压力及应激事件不相符,或持续时间过长时,则会出现“病理性焦虑”,即焦虑障碍。那么,经常紧张不安、害怕心慌,是焦虑障碍吗?




√NO.1什么是焦虑障碍?

国际精神科认为焦虑障碍是一种常见的精神障碍,以焦虑综合征为主要临床表现,比如,出现强烈、过度和持续的担忧和恐惧,提心吊胆、紧张不安,这种症状会干扰日常活动,难以控制。

√NO.2焦虑障碍的分类

1.惊恐发作

惊恐发作多起病急骤,不限于特定环境、情境,常反复于1月内,突然出现心悸、胸闷或胸痛、气短、肢体震颤、出汗及窒息感、濒死感,可伴有发冷、发热、肢体麻木等感觉异常,感到失控及快要发疯,可能出现恐惧死亡,其每次发作持续数分钟或更长时间。

2.广泛性焦虑障碍

虽可能出现心慌、胸闷、气促、口干等症状,但其起病相对较缓,多持续6个月以上,以“持续、全面的过分担忧多种境遇、紧张不安及行为改变”为特征,可伴有头昏、头痛、耳鸣、吞咽困难、震颤、尿频尿急,患者常过分担心自己或家人会发生意外而失能,过分为未来工作、学习、经济状况等担忧,常伴有易激惹、注意力下降、紧张、坐立不安的症状。

3.恐惧症

恐惧症之所以被归类于焦虑障碍中,是因为其易出现心慌、胸闷、气促、出汗等躯体症状及恐惧、紧张的精神症状,但恐惧症患者具有的高度恐惧、焦虑有明确的指向性,其对象多为特定的客观存在的物体、生物、情境、环境、活动,患者恐惧的对象往往对其无明确危险,但即使患者能认识到其恐惧、焦虑是不合理的,但患者仍不能控制自己出现上述恐惧、焦虑情绪及躯体症状,并且对特定的对象持续回避。

4.分离焦虑障碍

更容易出现于12岁以下的儿童群体,其焦虑综合征多出现于患者离开或即将离开熟悉的环境或离开依恋的对象时,常伴有噩梦及头痛、恶心等多种躯体不适。

√焦虑情绪与焦虑障碍有什么不同

那么,经常紧张不安、害怕心慌,是焦虑情绪,还是焦虑障碍?焦虑障碍和焦虑情绪的主要区别在于定义不同、表现不同、影响不同、治疗方式不同。虽然两者有不同之处,但都不能忽视,焦虑情绪有可能是焦虑症的开端,也需要及时改善。


1、定义不同:焦虑情绪只是一种正常的情绪状态,大部分人都会出现焦虑的情绪,通常持续的时间比较短。而焦虑症是一种心理疾病,持续时间比较长;

2、表现不同:有焦虑情绪时,通常只会出现明显的焦虑心理,但有焦虑症的患者会出现强烈、过度和持续的担忧、恐惧心理,而且会有心率加快、呼吸加快、食欲不振、坐立不安等表现。

3、影响不同:因为焦虑情绪持续的时间比较短,所以影响也比较小,一般不会造成身体损害。而焦虑症的患者可能会出现显著持久的焦虑、恐惧,所以会对身体造成一定的不良影响,还会影响正常的生活、工作。

4、治疗方式不同:如果出现了焦虑情绪,可以通过增加安全感、增加自信心、转移注意力以及心理放松的方式进行缓解,能够得到有效改善,不需要做过多治疗。如果患有焦虑症,则需要通过多导治疗、药物治疗、认知行为治疗、支持性心理治疗、生物反馈治疗、松弛训练等治疗方案的综合运用。


医生提醒

一过性的或短期的抑郁和焦虑情绪,可通过自我调适或心理咨询予以缓解和消除,不用过分担心。如果怀疑自己患有抑郁症和焦虑症,不要有病耻感,要主动就医。不要歧视抑郁症和焦虑症患者。
相关疾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