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情伤人之“调摄平衡”(二)

曾庆明医生 发布于2019-05-15 22:11 阅读量6379

本文由深圳曾庆明原创

所谓哲理养生,主要是用对立统一和一分为二的观点,去分析和解决问题,即便遇上不顺心的事,七情也不至于过用。 

明末清初著名哲学家王夫之总结与力行的“六然”“四看”可借鉴。所谓“六然”,就是“自处超然”,即超凡脱欲、超然达观;“处人蔼然”,即与人为善、和蔼相亲;“无事澄然”,即澄然明志、宁静致远;“失意泰然”,即不灰心丧志、轻装上阵;“处事断然”,即不优柔寡断;“得意淡然”,即不居功自傲、忘乎所以。

u=2571076748,2006826169&fm=26&gp=0.jpg

所谓“四看”就是“大事难当看担当”,担当得起;“逆境顺境看襟怀”,承受得起;“临喜临怒看涵养”,宠辱不惊;“群行群止看识见”。 

这样才能做到“知足不辱,知止不耻,当行则行,当止则止”。哲理养生是高层次的养生保健,与仁、德相辅相成,异曲而同工。是道德品质、气质修养、文化水平、经验阅历的集中表现。 

u=3064221931,2569811045&fm=26&gp=0.jpg

人生不如意之事十之八九,人生就是消耗在解决不断出现的“不如意”事情的过程中。因此,哲理养生也是一把通向七情平衡的金钥匙,需要学习、需要修炼、需要完善。只有在实践中反复磨炼才能做到。事实上,正确待人待己,热爱本职工作,讲究生活质量,这不仅是做人做事的基础,也是养生防病的前提。


u=1812267582,3847947453&fm=26&gp=0.jpg

西汉刘安数语道破了哲理养生的“天机”:“内便于性,外合于义,循理而动,不系于物者,正气也。”(《淮南子·诠言训》)正气存内,邪怎能来干呢?《淮南子·原道训》则说“圣人内修其本,而不外饰其末,保其精神,偃其智故。故漠然无为而无不为也,淡然无治而无不治也”。这里的“本”是指析事、处事的规则。明白并践行了这个“本”,再怒也不会怒不可遏,再喜也不会得意忘形。 

相关疾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