梅毒治疗了就不会再感染梅毒吗

黄捷医生 发布于2021-03-11 12:05 阅读量10679

本文由黄捷主任医师原创

    笔者经常遇到一些患者提问:自己已经得过梅毒,是不是就不会再感染梅毒了?这个疑问其实还有不少患者朋友关心,也非常关注。

    事实是如此吗?得过梅毒就不会再感染梅毒吗?

    今天就以一例真实患者的病情展示给大家看看:

男,30岁,2019年9月7日左右发现梅毒,当时全身多处散在多个褐色斑片,不痒不痛,外院抽血化验RPR1:16,TPPA1:80阳性,第二周慕名找笔者就诊,经过正规驱梅治疗症状消失,TRUST由最初的1:16,逐渐下降到1:2;但2月左右再次不洁性行为,近半月龟头及足底出现不痒不痛的斑片,再次复查TRUST1:16,TPPA阳性。具体化验情况电脑截屏及再次感染的皮损展示如下:

微信图片_20200827093818.png

    本例患者就是一名典型得过梅毒正规驱梅治疗后再次有不洁性行为后再次感染梅毒的实例。

为什么得过梅毒的患者会再次感染梅毒呢?得过梅毒不是产生抗体了吗?有抗体不就有抵抗力了吗?这样为什么还会再得梅毒?

 一系列的灵魂拷问,确实凸显出不少人对梅毒再感染的理解偏差。那首先我们需要了解什么是梅毒(治疗后)再感染的概念,比较学究一点的定义是:(1)经正规抗梅治疗;(2)早期梅毒治疗后,2年内RPR(VDRL)等等试验滴度至少下降4 倍;(3)有婚外性行为或者高危性行为;(4)出现梅毒的临床症状体征;(5)RPR(VDRL)等等试验滴度增加4 倍、或阴转后又呈阳性;(6)初次诊断为梅毒,经正规抗梅治疗,超过2年再次诊断为一期或二期梅毒,则不需要RPR(VDRL)试验滴度下降4倍;(7)初次诊断为晚期梅毒,RPR(VDRL)试验滴度 ≦1:4,而且滴度至少已稳定1 年,则滴度上升4 倍,即使治疗后滴度未下降,也考虑为再感染。

    在大多数已知免疫病理机制的感染性疾病中,随着细胞及体液免疫应答的增强,临床症状消退,但梅毒却是例外,临床症状的发展与抗体的产生相平行,因此早期梅毒所产生的抗螺旋体抗体与抗心拟脂抗体不具有保护性免疫力,仅仅有一部分未经过治疗的晚期隐性梅毒患者对再感染具有免疫力。梅毒螺旋体是一种非常复杂的微生物,含有很多抗原物质,其中只有少数的是种特异性的,而大多数是组特异性的,一般早期梅毒中出现的抗体不是种特异性的,只有种特异性的抗体与梅毒螺旋体密切相关的抗体,才具有保护性免疫力,梅毒螺旋体侵入体内后仅仅能产生少数的种特异性保护性免疫力的抗体,自然达不到“金甲护身”的目的,得过梅毒也就还会再得梅毒,道理就在这里。还有一些性病,如艾滋病、生殖器疱疹、尖锐湿疣等等,它们的产生的保护性免疫力也是太低了。

    临床上观察到,HIV 感染的MSM 发生梅毒再感染发生率更高;感染HIV 的MSM(男男性行为) 梅毒再感染发生率高,可能与此人群挑选相同HIV 状况(HIV 抗体阴性或阳性者)作性伴,进行无保护性的性活动有关。

      因此,上述患者自以为自己得过梅毒并且已经治疗,就获得了对抗梅毒的“免疫力”,自以为就有了“金甲护身”,就“百病不侵”,结果落得再次吞下感染梅毒的苦果。这对大家而言,应该具有较大的警醒意义。


相关疾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