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避免干眼症

杨浩江医生 发布于2018-06-10 21:17 阅读量8104

本文转载自湿房镜

[干眼症]:是指任何原因造成的泪液质或量异常或动力学异常,导致泪膜稳定性下降,并伴有眼部不适和(或)眼表组织病变特征的多种疾病的总称。又称角结膜干燥症。常见之症状包括眼睛干涩、容易疲倦、眼痒、有异物感、痛灼热感、分泌物黏稠、怕风、畏光、对外界刺激很敏感;有时眼睛太干,基本泪液不足,反而刺激反射性泪液分泌,而造成常常流泪;较严重者眼睛会红肿、充血、角质化、角膜上皮破皮而有丝状物黏附,这种损伤日久则可造成角结膜病变,并会影响视力。

  我国2013年版专家共识对干眼的定义是由于泪液的量或质或流体动力学异常引起的泪膜不稳定和(或)眼表损害,从而导致眼不适症状及视功能障碍的一类疾病。亚洲最新公布的干眼诊断标准:有干眼的症状,同时泪膜破裂时间(BUT)≤5s即可诊断干眼。我国采用的干眼诊断标准是:有干燥感、异物感、烧灼感、疲劳感、不适感、视力 波动等主观症状之一和BUT≤5s或Schirmer Ⅰ试验(无表面麻醉)≤5mm/5min可诊断干眼;或者有上述主观症状之一和5s<BUT≤10s或5mm/5min<Schirmer Ⅰ试验结果(无表面麻醉)≤10 mm/5min时,同时伴有角结膜荧光素染色阳性可诊断干眼。亚洲最新公布的干眼诊断标准与我国以及其他国家地区的诊断标准相比,最大的特点是更加简单,并且能够涵盖大部分患者。Schirmer试验≤5mm/5min的大部分患者一般BUT≤5s;对于有角膜染色的大部分患者其BUT通常≤5s。所以BUT≤5s可涵盖大部分干眼的患者,BUT代表的是泪膜稳定性,BUT≤5s说明泪膜的稳定性差,而泪膜稳定差既是干眼的发病启动因子,也是干眼的发病结果,泪膜稳定性在干眼疾病中有着至关重要的地位。

  当人们注视荧光屏时,眼睛的眨眼次数会减少,由每分钟眨眼20—25次,减少至5—10次,从而减少了泪液的分泌,同时眼球长时间暴露在空气中,使水分蒸发过快,造成眼睛干涩不适,长期如此就容易造成干眼症,严重的甚至会损伤角膜。

   长期在电脑前工作的人,不同程度上均会感觉有眼睛不适的情况。研究证明,每天在电脑前工作3小时以上的人中,有90%的人眼睛有问题。当人们注视荧光屏时,眼睛的眨眼次数会减少,由每分钟眨眼20—25次,减少至5—10次,从而减少了泪液的分泌,同时眼球长时间暴露在空气中,使水分蒸发过快,造成眼睛干涩不适,长期如此就容易造成干眼症,严重的甚至会损伤角膜。大多数显示屏采用的背光技术还会造成眼睛收缩,程度与显示屏的亮度有关。为了防止眼睛受到损伤,人最好经常使眼睛短暂离开显示屏,距离显示屏要尽可能远,使用防眩光设备减少进入眼睛的光。长期沉迷网络游戏的人,会对周围事物淡漠甚至麻木,或造成植物神经功能紊乱,出现易出汗、急躁、激动等症状。因此,每次上网的时间不要过长,更不要沉迷于网络游戏。每天上网时间应以2~3小时为宜,每隔1小时左右应让眼睛离开电脑视屏5-10分钟,或闭目休息,或向窗外远眺,或用双手轻轻按揉眼眶周围,让双眼得到充分的调节和休息。另外,合理营养,适当地多吃些富含维生素的蔬菜和水果,保证足够的睡眠时间,也有利于保护眼睛。

相关疾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