缺铁性贫血

黄望香医生 发布于2019-01-08 16:50 阅读量7455

本文转载自医学文献

血液科门诊最常见的疾病,缺铁性贫血是所有贫血类型中最常见的,约占贫血的50%~80%,发生于各种年龄,尤其多见于育龄妇女和儿童。

缺铁性贫血的病因主要有:

1.摄入不足而需要量增加主要见于小儿生长发育期及妊娠和哺乳妇女。

2.丢失过多:多种原因引起慢性失血是最常见原因,主要见于月经过多、反复鼻出血、消化道出血、痔出血等。

3.吸收不良:胃及十二指肠切除、慢性胃肠炎、慢性萎缩性胃炎、嗜饮浓茶等。

另外,大量的慢性血管内溶血,如阵发性睡眠性血红蛋白尿(PNH),铁随含铁血黄素或血红蛋白从尿排出,也可引起缺铁性贫血。缺铁性贫血不难诊断,治疗方法也相对简单,但能否治愈关键看病因是否能去除,对于育龄期妇女,如果存在月经过多的问题,应该请妇科帮助解决,否则一旦停用铁剂,缺铁性贫血很快就复发。而男性患者以及绝经后妇女,不存在月经失血问题,一旦诊断为缺铁性贫血,一定要排除消化道失血性疾病,尤其要排除消化道肿瘤,否则不但补铁效果差,还可能因此错过了最佳的治疗时机。

在去除病因的同时,可以开始补铁治疗,常用琥珀酸亚0.1g,3次/d,口服铁剂后5~10天网织红细胞开始上升,7~12天达高峰,其后开始下降,2周后血红蛋白开始上升,平均2个月恢复,待血红蛋白正常后,再服药3~6个月以补充储存铁。

总之,缺铁性贫血治疗的关键是病因治疗。

相关疾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