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是否会脸蛋一直红扑扑的,素颜也像打了腮红一样,喝个热饮、吃点辛辣的或者情绪一激动,脸蛋红得更厉害了,别人常夸你“好气色”,只有你自己知道这红脸蛋有时干痒掉皮,有时刺痛发烫,有时肿胀爆痘,才不是什么“好气色”,明明是“好气人”。如果上述情况已经发生,那你一定要警惕,这可能是“玫瑰痤疮”在作妖。
也许你对“玫瑰痤疮”这个词有些陌生,但你一定听说过“酒渣鼻”。
其实,“酒渣鼻”就是“玫瑰痤疮”的旧称,在中西方历史文化中均用于形容因过量饮酒而出现“大鼻子”的人。然而,现代医学发现滴酒不沾的人也会有这样的症状,而“大鼻子”仅见于5%左右的该疾病患者。显然,“酒渣鼻”作为这一疾病的命名并不合适。
面部红斑(玫瑰,rose)和丘疹脓疱(痤疮,acne)是该疾病的主要临床表现,所以“玫瑰痤疮(rosacea)”作为疾病命名无疑更为贴切。
一、什么是玫瑰痤疮
玫瑰痤疮是一种发生于面中部突出区的慢性复发性炎症性疾病,主要累及面部皮肤血管和毛囊皮脂腺。其国际患病率为5.46%,好发于20-50岁女性,但也见于儿童和老年人,男性患者病情常更严重。
主要的临床表现为面部中央(主要为面颊、鼻、口周)皮肤的阵发性潮红和持续性红斑,并可能出现丘疹、脓疱、毛细血管扩张等,少部分患者可表现为肥厚增生性改变,常常伴有不同程度的皮肤敏感症状如干燥、灼热或刺痛。
二、病因和诱因
玫瑰痤疮的发病机制目前尚不明确,可能与遗传、神经血管调节功能异常、免疫功能异常、皮肤屏障功能障碍、微生态紊乱等有关。神经源性炎症可能导致皮肤血管舒缩调节紊乱,而毛囊蠕形螨、痤疮丙酸杆菌、幽门螺杆菌等微生物的感染可能参与了疾病的发生发展。
玫瑰痤疮有多种诱因,包括辛辣食物、饮酒、冷热刺激、紫外线、不良情绪、内分泌功能障碍等。
三、临床表现与分型
既往根据临床表现,将玫瑰痤疮分为红斑毛细血管扩张型、丘疹脓疱型、增生肥厚型和眼型。但四种不同类型可单独存在,也可合并存在或相互转换。
现主张将玫瑰痤疮的临床表现分为主要表现和次要表现,主要表现包括阵发性潮红、持续性红斑、丘疹、脓疱、毛细血管扩张和增生肥大,次要表现包括皮肤敏感症状、水肿、眼部表现等。
1、红斑毛细血管扩张型
初期在热饮、辛辣食物、情绪激动、温度变化等因素刺激下出现面中部阵发性潮红,反复发作后面中部出现对称的持续性红斑和毛细血管扩张,常伴皮肤干燥、灼热或刺痛感。
2、丘疹脓疱型
在红斑基础上出现大小不等的丘疹、脓疱,毛细血管扩张可以更明显,毛囊口扩大。
3、增生肥厚型
在红斑、毛细血管扩张基础上皮脂腺肥大增生,结缔组织纤维化,形成大小不等的隆起性结节,局部呈肥厚外观,常见于鼻部,也可累及面颊、额部。
4、眼型
眼周丘疹、脓疱,睑缘丘疹、脓疱、毛细血管扩张,眼睑结膜充血,局部角膜基质浸润或溃疡,巩膜炎,结膜巩膜炎等。
四、诊断与鉴别诊断
面颊部只要出现持续性红斑伴阵发性潮红就可以诊断玫瑰痤疮;而口周/鼻部除了持续性红斑外,同时具备阵发性潮红、毛细血管扩张、丘疹和脓疱、增生肥大改变、眼部症状中至少一项,即可诊断玫瑰痤疮。“持续性”一般指红斑持续存在时间超过3个月,而“阵发性潮红”是指在诱因诱导下发作、持续时间超过10分钟、随后可自行消退的短暂性红斑,发作时伴有灼热或刺痛感。诊断时需排除继发因素引起的阵发性潮红或持续性红斑,包括外用药物(如糖皮质激素类)、系统药物(如异维A酸)、局部化学或光电治疗后和系统疾病等。
尽管国内外指南均给出了玫瑰痤疮的诊断标准,在实际临床工作中,玫瑰痤疮的诊断依然是具有挑战性的。这是因为玫瑰痤疮患者可能同时合并有痤疮、脂溢性皮炎、激素依赖性皮炎、接触性皮炎、特应性皮炎等其他皮肤疾病;或不当的皮肤管理模式使患者本身皮肤屏障受损,皮肤呈现敏感状态,出现轻度的类似红斑与可疑潮红,而敏感肌是否是玫瑰痤疮的一种表现或其发病前状态目前尚无共识。
玫瑰痤疮需与痤疮、脂溢性皮炎、口周皮炎、接触性皮炎、日光性皮炎、红斑狼疮、Haber 综合征等疾病相鉴别。
五、治疗
玫瑰痤疮的治疗目前是皮肤科的一大难题,现有治疗手段疗效有限,部分患者不能获得完全缓解。作为一种慢性复发性疾病,玫瑰痤疮可能需要反复间断治疗。针对患者的不同临床表现制定个体化治疗方案,采用综合治疗、医养结合的慢病管理模式,能使疾病长期维持在不影响日常生活的较好状态。
1、日常管理
(1)科学护理皮肤
玫瑰痤疮患者皮肤屏障受损,日常应按敏感肌护肤。温水洗脸,避免过度清洁,可选择含有神经酰胺、透明质酸等成分的可修复皮肤屏障的功效性护肤品。注意防晒,以硬防晒(打遮阳伞、戴帽子、戴口罩等)为主,后期皮肤状态改善可涂抹成分精简的物理防晒霜。尽量不化妆。
(2)避免诱发因素
清淡饮食,避免辛辣刺激的食物、酒精;避免冷热刺激;避免紧张、焦虑、抑郁等不良情绪,保证良好睡眠质量。
2、综合治疗
玫瑰痤疮的综合治疗包括药物治疗、物理治疗、手术治疗等,其中药物治疗是玫瑰痤疮的主要治疗方式。药物治疗主要发挥调节血管功能、抗感染、抗炎的作用。
(1)阵发性潮红和持续性红斑:局部外用溴莫尼定,口服多西环素、羟氯喹,病情严重或顽固的患者可尝试服用卡维地洛、抗抑郁药,病情稳定后可考虑使用强脉冲光、脉冲染料激光、射频等光电疗法。若上述方法无效,可尝试A型肉毒毒素红斑内注射治疗。
(2)丘疹、脓疱:局部外用甲硝唑、壬二酸,口服多西环素,疗效不佳时可口服异维A酸。
(3)毛细血管扩张:强脉冲光、脉冲染料激光、划痕及切割术等。
(4)增生肥厚:首选口服异维A酸,无效时考虑激光或外科手术切除。
(5)眼部症状:甲硝唑、红霉素或人工泪液滴眼,口服多西环素。
总的来说,玫瑰痤疮是一种发病机制不明,有多种诱因,临床表现多样的疾病,在诊断上需要与多种有类似表现的皮肤疾病相鉴别;在治疗上需根据症状制定个体化的综合治疗方案,同时强调日常管理、慢病管理的重要性。
如果你怀疑自己得了玫瑰痤疮,先别着急下结论,请回忆详细的发病过程。就诊时,皮肤科医生可能会问你,面部红斑持续多久了,发病前是否做过任何美容项目或新使用任何护肤产品,是否有可疑的发病原因,有没有潮红发作,发作有什么诱因,是否有任何系统性疾病,是否在服药或外用药等等。这些问题的答案有助于皮肤科医生寻找明确诊断或排除诊断的证据。
玫瑰痤疮不尽如人意的治疗现状正促使越来越多的研究深入挖掘疾病的发生机制,从而不断有新药问世并进入临床试验阶段。相信玫瑰痤疮的治疗结局会被逐渐改善。如果你已经确诊玫瑰痤疮,放松心情,树立信心,遵医嘱治疗,它就不会给你惹太多麻烦。
参考文献:
1.中国医师协会皮肤科医师分会玫瑰痤疮专业委员会. 中国玫瑰痤疮诊疗指南(2021版). 中华皮肤科杂志. 2021 Apr;54(4):279-288.
2.Choe J, Barbieri JS. Emerging Medical Therapies in Rosacea: A Narrative Review. Dermatol Ther (Heidelb). 2023 Dec;13(12):2933-2949.
3.van Zuuren EJ. Rosacea. N Engl J Med. 2017 Nov 2;377(18):1754-176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