带状疱疹是临床皮肤科门诊上的常见病,高龄、慢性疾病(例如糖尿病、心血管疾病、慢阻肺等)、精神压力大、劳累等都是发生带状疱疹的危险因素。它的好发部位包括肋间神经、颈神经、三叉神经及腰骶神经。
典型的带状疱疹具有一定明显的临床症状,包括皮肤出现簇集性水疱呈单侧分布的带状排列,常伴有神经痛,多为阵发性,也可为持续性。在诊断上并不困难,但是还有一部分的带状疱疹,由于部位特殊和症状不够典型而不易诊断,今天带大家了解一下不典型的带状疱疹类型。
顿挫型带状疱疹
这类型的患者临床症状仅表现为神经疼痛而不出现皮损,原因有可能是机体免疫功能相对较强,有带状疱疹病史的患者再次复发也可以表现为此型。虽然没有皮损,但仍有带状疱疹神经痛的典型特点,即单侧性、阵发性、针刺样、刀割样、火烧样疼痛。
针对这种类型的带状疱疹,要做好与以下几类疾病的鉴别:
(1)发生在胸背部时,需与心绞痛、肋间神经炎、胸膜炎等相鉴别。
(2)发生在腹部,要与胰腺炎、阑尾炎和急腹症相鉴别。
(3)发生在下肢,要与坐骨神经痛相鉴别。
不全型带状疱疹
症状表现为神经痛伴见皮肤表面有米粒大至绿豆大的红斑和丘疹,没有出现水疱。临床上可见于免疫功能较强的人群,带状疱疹初期患者也可能表现为不全型带状疱疹,因为此型带状疱疹的皮损表现不典型,容易误诊,因此在出现神经痛的同时应注意皮损表现。
大疱型带状疱疹
这个类型的皮损表现为米粒至蚕豆大小的水疱、大疱或有脓疱及血疱,表面有糜烂或少量渗液,多见于免疫力低下的人群,如老年患者、恶性肿瘤及长期使用抗癌药物者。
大疱型带状疱疹主要需要与一些皮损表现为大疱的其他疾病相鉴别。
出血性带状疱疹
表现为簇集性水疱转变为血疱,并出现散在分布的瘀点、瘀斑。出血性带状疱疹需要与其他出血性疾病相鉴别,如血小板减少性紫癜,凝血功能障碍等。
坏疽型带状疱疹
这类型患者皮疹的中心出现坏死,结成黑褐色痂皮,这种类型常出现于一些免疫功能低下如年老、患恶性肿瘤或长期使用抗癌药物者。坏疽型带状疱疹需要与其他一些可能引起坏疽的疾病相鉴别。
双侧带状疱疹与泛发型带状疱疹
双侧带状疱疹发病的部位累及双侧,同时累及 2 个以上神经节产生对侧或同侧多个病损区域;泛发型带状疱疹主要表现是皮肤出现泛发性的皮损,临床较少见。这两个类型主要见于一些免疫功能低下的老年人、手术后患者、HIV感染者或伴有系统性红斑狼疮、恶性肿瘤患者。
播散型带状疱疹
播散型带状疱疹是带状疱疹中最凶险的一种类型,病毒可经血液播散产生广泛性水痘样疹并侵犯肺和脑等器官。这类带状疱疹多见于老年人,伴有恶性肿瘤的患者或手术后患者。
播散型带状疱疹患者通常病情危重,而且病人抵抗力低下,需要及时作出处理,联合抗病毒、止痛、营养神经、抗感染、提高机体免疫力等综合治疗。
带状疱疹应早发现早治疗
带状疱疹如果早期积极进行干预治疗,通常预后良好。但随着老年人年龄增长免疫力下降,因疾病等原因导致的免疫系统出现问题,局部组织修复能力比较差,可能会导致带状疱疹的症状较为严重,如伴随出现身体乏力、发烧、疼痛等,其疼痛可能会表现为长时间、反复的疼痛,若未得到积极有效的治疗,也可能会破坏神经组织,引发神经痛或者视力下降和皮肤坏死等后遗症,所以老年人更应重视带状疱疹的早发现、早治疗,应及时到医院皮肤科就诊。
带状疱疹的有效预防
1、提高免疫力
适当运动增强体质,合理搭配饮食,保证饮食营养均衡。
2、 预防感染,防止外伤
老年患者应预防各种疾病的感染,尤其是在看秋季节,寒暖交替之时。外伤会降低机体的抗病能力,老年患者也应注意避免发生外伤。
3、保证充足睡眠
充足睡眠可促进身体各项机能恢复,也能增强抵抗力和免疫力。若长期睡眠严重不足,身体机能变差,免疫系统也会受到损伤,增加发病风险。
4、接种疫苗
接种疫苗是有效降低带状疱疹发生风险的手段。重组带状疱疹疫苗可使50岁以上的人群带状疱疹的发生风险降低97.2%,按模型预测持续20年的体液和细胞免疫应答。高危人群(包括免疫抑制和免疫缺陷的人群)尤其需要接种疫苗预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