慢性失眠是一个重大公共卫生问题。约30%的人对自身睡眠不满意,约10%的人达到医学的失眠障碍的诊断标准,该障碍伴有日间功能损伤。
国外有报道,在向初级卫生保健(primary care)医生咨询的患者中,失眠问题的咨询量高达50%。我国社康就诊人群中,失眠问题或以失眠主诉求诊的也近20%。
另外,如果患者接受治疗,那么他们大多数将接受催眠药物治疗,国外报道因失眠求诊的人群中,有60%的患者在第一次就诊时就会被给与助眠药物治疗。这种治疗方法在短期内是有效的,但长期效果尚未得到证实。
根据目前失眠障碍诊疗指南,各国的诊疗指南均推荐首选治疗方法为:失眠认知行为疗法(CBTi),它由睡眠卫生教育、睡眠限制、刺激控制、放松训练、睡眠认知重建五部分组成。
最近国际顶级医学期刊柳叶刀杂志发表的论文介绍了单纯使用睡眠限制疗法(sleep restriction therapy)干预慢性失眠患者的随机对照试验的结果,睡眠限制疗法被认为是CBTi中最积极、有效的方法。
该研究在英国的35个全科诊所进行,共642例失眠障碍患者参加。
患者平均年龄为55.4岁(IQR 15.9岁,范围19-88岁),489例(76.2%)参与者为女性,153例(23.8%)参与者为男性,624例(97.2%)参与者为白种人。
患者被随机分配到干预组(n=321)和对照组(n=321),干预组接受睡眠卫生和由护士提供的四次睡眠限制疗法,对照组只接受睡眠卫生。接受睡眠限制疗法的患者中约有三分之二(207例 [64.5%])完成了全部四次治疗。
主要分析结果显示,基线6个月后用失眠严重程度指数(Insomnia Severity Index)测量的失眠严重程度差异产生了较大效应。
在6个月的随访中,提供数据的患者中,睡眠限制疗法组的257例患者中有108例(42.0%)失眠症状得到改善,而对照组的291例患者中有49例(16.8%)失眠症状改善。
该项研究通过科学的方法,证实睡眠限制疗法对失眠障碍的有效作用,可以单独作为一种干预手段解决临床失眠问题。
睡眠限制疗法的具体操作如何,且听下回 健康睡眠飞哥 来详细分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