越想睡越睡不着?导致失眠的根源居然在这里

冯飞医生 发布于2019-06-28 15:29 阅读量11091

本文由冯飞原创

她退休了——却失眠了

李女士3个月前退休了,从工作岗位退下来后,轻松了很多,由于李女士既往工作也不是很累,所以对于退休李女士也没有太多的期待,而是想着退休了在家里好好生活就可以了,没有对退休后的生活做任何的计划和打算,开始几天李女士帮着做做家务,会会朋友,生活倒也轻松自由。

后来李女士莫名感到肚子不舒服,以为吃东西不卫生就到消化科诊治,经过消化科详细的检查也没有查出什么问题,李女士开始担心起自己的身体来,慢慢开始睡眠不好,越睡不好就越着急,后来开始出现胸闷,心慌的不舒服感觉,李女士又担心自己心脏出了问题,又到心脏科做很多检查,仍然没有任何问题,李女士开始越来越担心,焦虑,害怕自己得了什么重病,反复到医院检查求证,睡眠越来越糟糕,入睡困难,早醒,浅睡,多梦,搞得李女士整日苦闷不堪。

由于现在没有工作,整日比较轻松,李女士几乎将自己的所有时间和精力都花在了治病上,反复求证自己身体到底有没有问题,最终检查都正常,李女士就把这所有的问题都归结到了睡眠上,她觉得睡眠不好导致了自己身体不舒服,开始了与睡眠之间的斗争,每天拼命控制自己睡眠,刚刚吃过晚饭就上床酝酿睡眠,但越想睡着越睡不着,睡眠中家人产生轻微的声音或光线都会让李女士着急不安,由此引发多次家庭冲突,但所有的努力,好像并不起作用,反而越来越睡不好。

自己控制不了,李女士开始四处求助帮助睡眠,周围朋友的偏方,中医科、神经科、甚至一些不正规的机构都被李女士光顾,但最终问题却没有得到解决,李女士越发感到沮丧,开始闷闷不乐,整天乏力,不想做事,有时还唉声叹气,最后在一个朋友介绍下来到深圳市康宁医院睡眠障碍科诊治,经过医生详细的评估以及精神检查,发现李女士得了严重的失眠障碍。

李女士一直从事一个比较悠闲的工作,工作内容简单,也不累,年过半百的她也没有太多的追求和兴趣爱好,只是重复着这样日复一日的工作,到了退休年龄,李女士就从工作岗位中退了下来,一下子没有了时间的约束,李女士开始帮着家人做做家务,累了就要在床上躺躺休息一下,晚上在床上刷刷手机,看看当天的新闻和朋友圈,再帮朋友点点赞!

就这样在无限松弛的状态下重复着,有一天晚上看手机过于兴奋,一直到凌晨2-3点都没睡着,第二天起床就感到昏昏沉沉,肚子不太舒服,李女士开始有些着急,到医院检查消化道也没有什么问题,白天就开始担心晚上再睡不好的话该怎么办,结果到了晚上真的没睡着,李女士的焦虑情绪开始升级,对睡眠开始担心,越担心越睡不好,最后衍生出睡不好的话身体会出问题,得绝症,甚至后半辈子都完了,越想越害怕,越害怕越睡不着,陷入恶性循环,最终焦虑不安,睡眠越来越不好。

在这里我们先简单分析一下李女士失眠产生的几个因素:

1. 李女士既往性格较为被动,没有明确的生活目标和兴趣爱好,被动的按照工作的时间上下班。

2. 退休后李女士失去了原有的工作时间的约束,一下子生活变得很闲适、随意。白天没有紧张度的生活,让晚上李女士的睡眠驱动力非常弱。

3. 李女士自我安排生活的能力较弱,退休之后几乎没有具体的生活内容,完全是“当一天和尚撞一天钟”得过且过的心态。

4. 生活很不规律,白天累了就躺床休息,一天之中多次躺床,有时会有片段的睡眠,这些片段的睡眠对夜间睡眠有极大的破坏。

5. 睡眠时在床上刷手机,毫无节制。手机的蓝光对睡眠破坏性极大。

6. 偶尔一晚上没有睡好,第二天李女士开始出现对睡眠担心,很想控制住自己的睡眠,希望第二天晚上能睡好,第二天晚上没有睡好后,更加担心,焦虑程度增加。

7. 连续多天睡不好后,开始将睡眠不好演化出许许多多的问题,比如会影响健康,会头脑不清醒,心脏会出问题,会得绝症,下半辈子都会完了。这种由于睡眠不好而得出的种种错误结论将李女士彻底击垮,开始四处求治。

8.  李女士开始求治时是四处向亲戚朋友打听什么方法可以治疗失眠,没有及时到正规专科医院诊治,多次尝试错误的方法在治疗,最终导致对睡眠越来越没有信心,逐渐出现情绪问题。

这可能是大部分失眠患者经历的类似体验,本来偶发的一两次失眠,结果开始担心睡眠,想控制住睡眠,结果越控制越睡不着,越睡不着越担心,接着就开始将睡眠不好引起的种种身体不适感放大,甚至会觉得自己得了不治之症,整个思维都关注到睡眠上,一切的事情都指向睡眠,好像睡不好一切都要完了。

焦虑程度不断升级,有没有及时整个诊疗,尝试集中错误或不正规的治疗方案后没有解决问题,就更加担心焦虑。就这样由一两次偶发的失眠问题,逐渐演化成了“慢性失眠障碍”。

这就是生活中偶发的应激性失眠向慢性失眠障碍转化的心理过程。所以治疗失眠的前提一定是先要纠正对睡眠错误的认知,下一次科普我们详细介绍纠正错误认知的方法。


相关疾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