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我做了一次患者后......

冯飞医生 发布于2018-01-22 18:25 阅读量6990

本文由冯飞原创


    我,一名精神(心理)科医生,与“痔疮”这个哥们藕断丝连18年之后,决定来个彻底的了断!这样分分合合的“兄弟瓜葛”,太折磨人了。

        事情可以追溯到高中三年级,“备战高考,挑战极限;走着进考场,抬着出考场!!”是我们高三时的口号和呐喊。至今听听都挺振奋的!在这种精神力量的感召下,“久坐+少动”就是我们每天的主题,这“哥们”就在这样的背景下不期之中走进了我的生活,从此开启了我们长达18年的兄弟情。

        当时没有任何医学知识,再加上高三备战,医生诊疗后给出手术或保守治疗两种方案,我想都没想坚决保守治疗,那时对手术的恐惧不亚于今天让我发表一篇10分以上的SCI。之后开始了保守治疗的历程,教室里一段时间出现了一个站着听课的小伙子,每天中午和晚自习后我会烧些水用毛巾热敷,呵护着这“哥们”不要给我捣乱。内服一些药物,再加上饮食调整,2周左右时间我又恢复了“久坐”。不过间或就得去照顾照顾这哥们的情绪,轻则坐坐浴,重的时候就要搞点药对付一下。

        后来读了医科,慢慢了解到了它的由来,原来自己认识它之前,它已经找我多时了,只是我的不闻不问,最终引起这哥们的情感爆发,来了个“华丽现身”。

        以后的日子里若有喝酒应酬,吃火锅或工作紧张、加班熬夜的情况时,这哥们就出来提醒我一下,注意饮食健康,规律作息。我也很好的的接受它的建议,及时调整,再“照顾照顾”它的情绪。

        最近被光顾是博士同学的几次小聚会,连续搞了几天火锅,少量饮酒,再加上作息不规律,所有高危因素凑齐,如同集齐了龙珠最终召唤来了神龙。无论如何我去呵护这位“神龙”,它赖上我不走了。持续一周多时间决定来个了断,我们医院没有外科系统,在一个朋友介绍下来到了市人民医院的肛肠科,谢主任检查后强烈建议手术,自己也有类似想法,就办理了住院手续,开启了我的患者角色。

        妻子工作忙,岳母还要接送儿子上幼儿园,所有的住院手续就一个人慢慢搞了,交住院押金时,排队到我了,却被“凶”了一通说没有填入院表格,“不知道有表格这回事呀!”当时想,怎么也不告知。顺着收费人员的手指看到右侧墙壁上有几个不大的子“先填表再缴费”“晕”,这个提示牌应该贴在缴费的玻璃窗上面,所有人必然会看到,我只能是挪动缓慢的脚步填表再次排队缴费。作为患者被数落的委屈感也悠然而起,但只能是无言接受。接下来也发现有其他几位患者被“凶”的,医院的窗口部门还是要在人性化一些,每个病人心灵挺脆弱的,有的患者都是抱着孩子在等候。这种问题前期肯定发现过,就应该及时有个改变,老是这样持续着,工作人员反复解释提醒肯定容易不耐烦,病人重复排队也会增加疾病痛苦。

        入院完善检查时在心电图时整整等了一个上午,自己有这方面的经验,看到前面有200多人等待,粗略算了一下,一分钟一个,两台机子,要二个小时左右,就到医院二楼的书吧看了会书,避免在那狭窄的楼道里慢慢等候,但众多其它患者就是这样或站着或坐着,一直等待着,等到中午12点心电图工作人员宣布后面的号要到下午才能做时,有10多为患者又慢慢挪动脚步返回病房,等待下午再来检查。心电图是轻设备的检查,这些能够由工作人员带心电图机到病房为患者检查呢?一方面避免的患者长久的等待,也节约了时间,提高了效率。

完善了检查要做手术了,虽然以前本科实习时也和老师一起做过肛肠科手术,但真正要给自己做时,还是有点紧张的,手术前一天嘴硬,告诉妻子小手术,不用担心,让她不用来了。但妻子坚持说早上去单位请个假,手术过程中还是来陪一下。我们两家单位离得很近,走路10分钟左右就到了。当我躺在担架车上,被送往手术室的那一刻,才真正体会到,背后有家人关切的目光,是多么重要。以前给病人办理住院手续时,家人要求留陪,总觉得多此一举,觉得医护人员会将患者照顾好的,但却不知这里面还有情感的支持和亲情的传递。

        尽管谢医生是专家,也是好友介绍认识的,但我躺在手术台上,依然有人为刀俎我为鱼肉的感觉。在这个过程中你完全没有控制权,“健康所系,性命相托”,我只能做到完全配合,充分信任医生,避免由于自己的原因对手术产生不良的影响。

        麻醉是腰麻,大脑完全清醒,但还是会有头胀,耳鸣的不舒服感,幸好麻醉医生提前告知,谢医生也给予安慰支持,自己心里坦然了许多。在手术室里医生的安慰像在“漩涡中拉住了一只温暖的手”,会使人安心许多。现在真正体会到,医生的慰藉和支持对患者有多大意义。

       手术目标是“7点钟位置的痔核”,右侧“三点钟位置”也有一个,没想到手术过程中发现“11点钟位置”也有一个,做了两个切除,一个套扎。这个哥们还在不断的培养同伙呀!手术一个多小时就结束了,整个手术过程我尽量调整自己呼吸,放平心态,充分信任,因为我能做的只有这些。也只有这些才更有可能让手术成功。

        接下来就是痛苦的术后,首先要去枕平卧6个小时,一个姿势太痛苦了,麻药逐渐散去后,疼痛袭来,肛周皮肤痛觉神经非常丰富,那个疼痛简直撕心裂肺,再加上部位特殊,任何的咳嗽,“下气通”都会带来“巨爽”的感觉。

       术后每天镇痛、通便药物,但仍然在排便时痛得不敢用力。每天两次的换药,病友们排着队一个个面带微笑地进去,面目狰狞地出来,光排队等着已经吓够呛了。轮到自己,躺在那感受医生拿着镊子一点一点清理创面,时不常还要爆个菊探探里面的情况,那滋味真是又痛又羞辱。

        三餐清淡饮食,规律作息,自己买了一般杂志,每天看书,聊聊微信,顺便看看自己领域的医学前沿进展,倒也难得的放松。与病友交流最多的就是那种疼痛的感受。一个个描述的淋漓尽致,栩栩如生。每天看到肛肠科里的病人两腿直挺挺的缓慢移步,也算是肛肠科一道亮丽风景线。

        住院5天就出院了,在家里继续服药,定期复诊。每天两次坐浴,消毒,涂药。呵护好挨了三刀的伤口。

        肛肠科医生挺不容易的,每天两次换药,每次处理几十个患者的菊花,不管是流血、流脓还是流屎,都要一点点清理干净。

       护士更不容易,都是二十出头的小姑娘,在家都不曾伺候过父母的人,却要每天给各种糙汉灌肠,聊天中说经常会碰到术后菊花功能暂时失调的患者,还要帮助疏通大便,甚至有可能突然被喷一身。

       她们的执业收入和付出远远不成比例。我能做的,也只有以一名普通患者的身份,向他们感谢和致敬。出院时特意给全科护士买了个大水果篮算是聊表谢意,同时也是对她们辛勤劳动的一种尊重。

         作为一名医生,长期工作在为患者服务的临床一线!当角色发生转换时,对患者的心理有了更深刻的感悟和认知!也许,每个医生都应该做一次患者,体验一场手术,才能真正做到换位思考。

         我作了一次患者,更理解了患者的担心,患者的期盼,患者的无助以及患者的渴望。

         是的,当医生成为患者,才会理解患者的焦虑和不安,才会发现自己以前以为的大惊小怪、惶恐不安大多是情理之中,才会意识到医生的安慰和鼓励对缓解患者的身心痛苦有多么重要。

        在以后的工作中,努力提高自己的涵养,尽量让患者明白他所患的疾病,对治疗中可能发生的不适提前告知,多安慰,多鼓励,对患者的问题不要不屑或不耐烦,用心去感受他们,呵护他们,用自己的“医德和医术”去守卫他们内心的安宁,与患者建立良好的同盟,齐心协力,战胜病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