立秋,是“二十四节气”之第十三个节气,也是秋季的起始。
斗指西南,太阳达黄经135°,于每年公历8月7或8日交节。立秋与立春、立夏、立冬并称“四立”,也是古时“四时八节”之一。“立”,是开始之意;“秋”,意为禾谷成熟。
立秋由于盛夏余热未消,秋阳肆虐,特别是在立秋前后,很多地区处于炎热之中,故素有“秋老虎”之称。
立秋意味着降水、湿度等趋于下降或减少。立秋是阳气渐收、阴气渐长,由阳盛逐渐转变为阴盛的转折。秋季是人体阳气收敛、阴精微生之时,按中医五行学说的说法,秋季与人体肺脏均属“金”行,金主肃降,故而秋季是人体调降、清肃之际。
立秋节气
如何正确养生?
秋季养生,应保养此“收敛”之气。根据《黄帝内经》“此秋气之应,养收之道也”,即秋季要保养“收敛”之气。
秋季饮食养生
1、减辛增酸
秋季以肺脏当季,五行肺属“金”味辛,肝属“木”味酸,肺强则易于伤肝,就是金克木,因此饮食宜减辛增酸,以防肺金伐肝木。
秋季宜多食酸味、甘味食物、药食两用物品宜可化阴以润燥,甘味的食物如梨、甘蔗、百合、山药、桑葚、枸杞子等。
秋季少食辛辣之辣椒、韭菜、大葱、生姜,少饮白酒,减少辛温的食物。如民间即有“一年之内,秋不食姜;一日之内,晚不食姜”的养生箴言。
2、慎食秋瓜
立秋之后,人体应自然界的节气变化,阳气收敛、阴气微生,即人体阳气相对夏季要虚弱一些,夏季苦寒食物就要少食,防治损伤脾胃阳气。
因此,入秋之后,尤其是脾胃虚弱的人,应尽量少食过于寒凉或生食大量瓜果,特别是少食西瓜、苦瓜、黄瓜等,以免损伤阳气,损伤脾胃,出现手脚发凉、胃凉腹痛,或是腹泻拉肚。
饮食讲究顺时而食,建议秋季多吃应季水果,如梨、鲜枣、葡萄等凉润之品。
3、润肺防燥
秋季为燥气当令之时,稍有疏忽,可导致肺脏受秋燥损伤而出现口干、咽喉肿痛、皮肤干燥、咳嗽咳痰、大便干结等症。
因此,秋季宜常吃养阴润燥的食物,如梨、甘蔗、柑橘、红枣、莲子、百合、白果、山药、蜂蜜、鸭肉等食物。
另外,因立秋之后气温仍高,可以适量食用绿豆汤、莲子粥、百合粥、银耳羹等,消暑敛汗、健脾开胃、促进食欲。
4、秋季宜食粥
对于老年人及胃弱之人,早餐宜食粥有利于和中益胃生津。
《医学入门》中指出“盖晨起食粥,推陈出新,利膈养胃,生津液,令人一日清爽,所补不小。”
如百合红枣糯米粥滋阴养胃;百合莲子粥润肺益肾,扁豆粥健脾和中;生姜粥御寒止呕;胡桃粥润肌防燥;松仁粥润肺益肠;菊花粥明目养神;山药粥健脾固肠;甘菊枸杞粥滋补肝肾。
个人根据自己的实际情况来选择不同的粥食用,方可使脏腑阴阳气血和谐,达到滋补身体之目的。
END
来源 | 广州卫健委(部分图片来源于网络,本文仅用作公益宣传,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
编辑 | 白云区健康教育所
*部分图文来自于网络,且仅用于公益宣传,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