神奇的岭南中草药

冯伟峰医生 发布于2024-04-02 09:20 阅读量567

本文由冯伟峰原创

        岭南中草药具有悠久的历史和深厚的文化底蕴,在全国独具鲜明的地域特色和优势。俗话说:“一方草药治一方病,一方水土养一方人。”

        木棉花:在广东、广西民间和凉茶中应用极为广泛,味甘性凉,具有清热利湿,解毒,止血的功效,用于大肠湿热所致的泄泻、痢疾、便血、痔血以及肝热目赤,风热咽痛,口舌溃烂等。治疗脾胃湿热之便澹、泄泻等,常配伍有鸡蛋花、扁豆花等以清热利湿止泻。

        鸡蛋花:是岭南地区习用草药,也是广东凉茶中的主要原料药材之一。其味甘淡,性凉,具有清热利湿止痢,润肺止咳解毒之功效,临床上可用于湿热下痢,里急后重,肺热咳嗽等症,疗效确切。

        五爪龙:又名五指毛桃,为岭南习用草药,其性平味甘辛,有健脾补肺、利湿舒筋之功,用于脾虚浮肿、食少无力、盗汗、风湿痹痛、产后无乳等症。其应用历史悠久,保健作用广为认可,也是一食药同源的植物,在广东地区民间用来煲汤,称之为“南芪”。其补而不燥,用来补气血,没有北芪的燥热。

        两面针:又名入地金牛,味辛苦,性微温,有小毒,具有祛风通络、胜湿止痛、消肿解毒等作用,尤其擅治脾胃经之痛,为治疗牙痛的首选。现代研究证明两面针具有消肿止痛、抗菌等活性,用以治疗牙痛、咽痛等,常配伍山豆根、土牛膝等。

        广东土牛膝:自上世纪50年代发现其防治白喉有效以来,被广东各地普遍应用于治疗咽喉疾病,是广东地区著名的喉科要药。味苦性凉,清咽利喉, 治疗急性咽喉炎、扁桃体炎等所致的咽喉痛时,常配伍岗梅根、板蓝根等。

        毛冬青:南方常用中草药,味微苦甘,性平,无毒,具有活血通脉、消肿止痛、清热解毒之功效,临床上广泛应用于治疗冠心病心绞痛、扁桃体炎、小儿肺炎等,也可用于血栓闭塞性脉管炎等。

        溪黄草:在广东潮汕地区、粤北有着悠久的使用历史,因喜生山谷溪旁潮湿处,新鲜叶片揉碎有棕黄色液汁而得名,性寒味苦,归肝、胆经。具有清热解毒,利湿退黄,凉血散瘀的功效。临床上用于治疗湿热黄疸,湿热泻痢,跌打瘀肿等,常配伍鸡骨草、绵茵陈等治疗慢性肝炎、胆囊炎等。

        鸡骨草:别名广州相思子,是两广地区的道地药材。味甘微苦,性凉,具有利湿退黄,清热解毒,疏肝止痛的功效,常用于湿热黄疽,胁肋不舒,胃脘胀痛,乳痈肿痛等。为多种肝炎防治中成药和凉茶的主要原料,如复方鸡骨草胶囊、鸡骨草肝炎冲剂等,民间常用于药膳煲汤。

        豨签草:性寒,味辛苦,归肝肾经,有祛风湿,利关节,解毒的功效,为祛除风湿要药,临床用于治疗风湿、腰腿酸软、虚人感冒、高血压、中风不语、口眼歪斜等。因本品性味苦寒,又有化湿热作用,故痹痛偏于湿热的病症尤为适宜。现代医学研究其有降尿酸的作用,常用来治疗高尿酸所致的用于筋骨关节不利等症,效果显著。

        鸡血藤:两广地区鸡血藤资源丰富,是民间广泛采用的药用原植物,因茎砍断后有血红色乳汁溢出而得名。味苦性甘温,有补血活血、祛风湿、通经络、强筋骨之效。用于月经不调,痛经,经闭,风湿痹痛,麻木瘫痪,血虚萎黄等症。本品集补血、活血、舒筋、通络于一身,常用于治疗血虚肢体麻痹疼痛诸症。

        独脚金:独脚金是我国珍稀濒危药材,性凉味甘,归肝、脾、胃经,具有健脾消积、清热杀虫之功效,主治小儿伤食、疳积黄肿、夜盲、夏季热、泄泻、黄疸肝炎、喉痒、咳嗽,在民间,独脚金以治疗黄疸肝炎效果最佳。其味淡性平,容易入口,常用于小儿伤食、疳积等。

        牛大力:在两广地区被广泛用作煲汤原料、制作药膳、药酒等,性味甘平,有补肺滋肾、清热止咳、舒筋活络等功效,主治肺虚咳嗽、咳血、肾虚、腰膝酸痛、遗精、白带、风湿痹痛、跌打损伤、慢性肝炎等。

相关疾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