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活中常有这样一类人
这不能碰,那不能碰
一旦碰了,皮肤上恼人的风团
便发作起来,浑身痒痒痒
也许得小心是荨麻疹找上门来
10月1日是世界荨麻疹日
让我们一起来了解下荨麻疹吧!
风团、瘙痒
反复出现皮疹,是它的典型症状
荨麻疹是由于皮肤、黏膜小血管扩张及渗透性增加出现的一种局限性水肿反应。
临床上表现为大小不等的风团伴瘙痒,通常在2~24小时内消退,但常常反复出现新的皮疹。
约20%的患者伴有血管性水肿,水肿常见发生部位是眼睑、嘴唇、生殖器、舌头、四肢。
荨麻疹有这几种类型!
按病程和诱因不同,可将荨麻疹进行如下分类:
免疫性疾病、细菌等
甚至人工关节都是它的诱发因素!
急性荨麻疹常以药物、食物或感染为诱因。
引起慢性荨麻疹的病因较为复杂,大多难以明确,仅少数病例可有相对明显的诱因。慢性荨麻疹的发病原因可分为内源性和外源性。
1
内源性病因
包括慢性隐匿性感染(包括细菌、真菌、病毒、寄生虫等感染,如慢性胃炎相关的幽门螺杆菌感染可能是少数患者发病的重要因素)、劳累或精神紧张、针对IgE(免疫球蛋白)或其受体的自身免疫反应、某些自身免疫性疾病以及慢性疾病(如风湿热、系统性红斑狼疮、甲状腺疾病、淋巴瘤、白血病、炎症性肠病等)。
2
外源性病因
主要包括物理因素(如摩擦、冷、热等)和植入物(人工关节、人工瓣膜等)。
通过下面这张图,我们可以一目了然:
(图片来自文献资料)
得了荨麻疹是否会传染或遗传?
是免疫力的问题吗?
荨麻疹并不会传染。荨麻疹属于过敏性疾病,对于慢性自发性荨麻疹和多数慢性诱导性荨麻疹而言,尚无证据证明其具有明确的遗传倾向。
从发病机制上看,多数慢性荨麻疹患者确实存在体内免疫异常,本质上应是一种被异常激活的免疫反应,属于免疫失调,并非简单地等同于免疫力下降。
这些检查
可以帮你进一步明确诊断!
慢性荨麻疹完善检查的目的主要包括发现潜在的病因或诱因、开展分型诊断、判断病情轻重、与其他疾病进行鉴别以及预测治疗反应等。
由于慢性荨麻疹病因复杂而不易明确,且缺少特异性的检测指标,医生在详细询问病史后,按需完善皮肤划痕、冰块、运动、光以及振动等激发试验,以明确不同类型慢性诱导性荨麻疹的诊断。
为了解病情轻重程度,可考虑进行以下检查:
血常规、C反应蛋白、红细胞沉降率、D-二聚体、白细胞介素(IL)-1、IL-6等测定。
为排除合并潜在的疾病,可检测甲状腺自身抗体、幽门螺杆菌、自体血清皮肤试验以及抗核抗体等。必要时可做皮肤组织病理检查,明确诊断。
慢性荨麻疹可以根治吗?
慢性荨麻疹的病因和发病机制未完全明确,因此难以被根治。
但可通过有效且安全的治疗手段控制疾病症状,直至症状消失(无风团和瘙痒),从而提高患者生活质量。
因此不要盲目追求根治的模式,应在专业医生指导下,根据病情和对治疗的反应制定并调整合适的治疗方案,规律用药,科学治疗,以达到控制症状的目标。
慢性荨麻疹该如何治疗?
生活中有哪些注意事项?
对于荨麻疹而言,尤其是慢性荨麻疹,治疗目标是完全控制症状,并提高患者生活质量。目前,荨麻疹的治疗药物及方法主要有:
1
药物治疗
抗组胺药:二代抗组胺药是治疗荨麻疹的一线用药。如西替利嗪、氯雷他定等,都是常见的抗组胺药。需要强调的是,当症状缓解后再根据医生评估逐渐减量或停药。
其他药物:如治疗效果不佳,必要时可考虑使用奥马珠单抗、免疫抑制剂、诱因脱敏治疗等进行治疗。但具体的药物选择需在临床医生充分评估和指导下进行,即根据患者病情开展个体化的用药。
一般不会发生耐药现象。这是由于慢性荨麻疹大多病程较长,具有症状易反复、影响日常生活的特点,因此在治疗上,尤其是使用抗组胺药物治疗时,需要维持用药并逐步减量,从而达到控制荨麻疹症状的目标。如果过快减量或停药,可能会出现疾病复发,但此类情况并非药物依赖性所致。除长期或不规范使用糖皮质激素治疗慢性荨麻疹容易出现药物依赖之外,其他常规的荨麻疹治疗药物通常无依赖性。
2
生活方式指导
精神焦虑、抑郁、心理压力大等与慢性荨麻疹的反复发生密切相关。需要我们培养健康的生活方式,保持乐观心态。
对于存在明确诱因的荨麻疹患者,在生活中避免相关因素:
如延迟压力性荨麻疹患者建议穿着宽松衣物;日光性荨麻疹患者建议避免紫外线照射;人工性荨麻疹患者建议避免过度搔抓或热水烫洗;寒冷性荨麻疹患者应注意日常保暖等。
饮食方面,慢性荨麻疹患者在日常生活中需避免饮酒和进食已知过敏的食物,但不必盲目忌口。必要时可记录食物日记,寻找可能诱发荨麻疹的食物并加以避免。
一旦得了荨麻疹
应到正规医院的皮肤科就诊
在专科医生指导下规范治疗
切不可拖延病情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