饮/食/养/生
中医治未病
冬至是进补的好时机。对一般人来说,冬至养生要顺应冬藏的特点。大家应养精蓄锐,减少消耗,储存能量,为来年春天阳气升发打好基础。
冬
至
养
生
此时,大家可以吃一些温养气血、补肾益精的食物。比如,大家可以适当多吃羊肉。羊肉味甘、性温,暖中补虚,益肾气,可治虚劳寒冷,是冬至进补的重要食物之一。
可以试试这两道羊肉药膳,温中健脾,益气养血,散寒助阳,帮你的身体开启“暖冬模式”~
另外,很多老年人天一冷夜尿就会增多,这与肾虚不能封藏有关。建议吃一些核桃、黑芝麻,有助于补肾、健脑、乌发,增强肾的封藏作用;配合山药、莲子、芡实等健脾食物,可进一步增强肾的固摄作用。
此外,在进补时应注意荤素搭配。如果肉食吃得比较多,就应适当多摄入白菜、白萝卜、豆芽等化痰理气、清热生津的蔬菜。以免肉食过多导致食滞生痰,郁而化热,出现上火、痰热的症状。
起/居/养/生
中医治未病
冬至开始进入三九寒天,是阴寒天气最盛之时,要注意增衣御寒,保暖护阳。
尤其注意胸部、腹部、背部和足部的保暖。出门应戴好帽子、围巾,穿好袜子。进出暖气充足的房间时,注意增减衣物,防止穿着过厚,汗出过多导致皮肤腠理开泄,致使寒邪乘虚而入。
冬
至
养
生
《黄帝内经》指出,“冬三月,早卧晚起,必待日光”。大家应适当调整作息时间,早睡晚起,等太阳升起后再起床。不过,现代人为了工作,冬天也要早早起床,这就需要我们尽量早睡,保证充足的睡眠。
晚上睡觉前可以用温水泡脚,舒缓疲劳,浑身暖和,还有助于快速入睡。这篇“泡脚攻略”解答了一些大众对泡脚的误区,建议收藏看看哦~
运/动/养/生
中医治未病
冬季运动应以 “藏” 为主,避免过于剧烈的运动,以免消耗肾精。可以选择散步、慢跑、太极拳、八段锦等有氧运动,活动筋骨,运行气血。
运动时间最好选择在白天,尤其是下午三四点钟,此时阳气相对较盛,气温也较为适宜。运动强度以微微出汗为宜,避免大汗淋漓,以免阳气外泄。
情/志/养/生
中医治未病
情志与健康关系密切。中医认为,忧思伤脾,过度悲伤、焦虑等负面情绪会损伤脾胃。喜则气和志达,营卫通利,可以调和气血,增强免疫力。
保持乐观的心态不仅有助于调和气血,还能振奋心阳,保持脾胃健运,确保身体的健康与平衡。
中/医/养/生
中医治未病
常言道“三九补一冬,来年无病痛”,“三九天”是自然界阳气最弱、阴气最盛的时期,也是通过中医调理方法,温阳阳气、提高正气的好时机。
冬至是“一九”的第一天,此时进行“三九天灸”,不仅能巩固三伏时冬病夏治的效果,还能扶阳补虚、温经通络,驱散寒邪、培补元气、提高人体免疫力。
▲点击可放大
我院门诊部及社康中心使用的天灸药粉, 是广州中医药大学第一附属医院根据岭南地区气候、地域特点,总结运用该院针灸科已故广东省名老中医司徒铃教授、广东省名中医靳瑞教授等名老专家数十年的临床经验总结的特色天灸配方。
不仅对传统的过敏性疾病如哮喘、鼻炎等疗效显著,而且对于常见的消化系统疾病如慢性胃肠炎、溃疡病、慢性腹泻等;痛证如风湿与类风湿性关节炎、强直性脊柱炎、虚寒头痛、颈肩腰腿痛、胸腹痛等疾病,同样疗效显著。
“三九天灸”还有哪些适应症?
贴敷地点在哪里?
更多内容看这篇!
“夏养三伏,冬补三九”
调理身体强免疫
驱寒防病正当时
三九天灸快约起来吧!
温
馨
提
示
我院门诊部及社康中心实行预约就诊制,请您安排好时间提前预约挂号。
了解医生出诊信息,欢迎关注“深圳市南山区中医院”微信公众号,进入公众号—门诊服务—预约挂号。为避免医生临时调班造成大家的不便,具体出诊时间信息仍以“健康160”和“社康通”小程序的挂号信息为准,如有疑问也可致电咨询,谢谢!
部分内容参考:健康报
医学指导:门诊部主任 廖穆熙
编辑:林志丹
声明:以上内容仅作为健康科普,不作为诊疗意见,涉及疾病具体事宜,建议就诊咨询。本公众号致力于公益宣传,无任何广告宣传意图及商业用途,部分素材来源网络,如有侵权请告知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