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读
知道的越多,恐惧得越少。
这次给大家讲讲困扰女性很久的病症——带下过多,对应的疾病就是西医所说的阴道炎。
阴道炎是妇产科的常见病和多发病,是不同疾病引起的多种阴道黏膜炎性疾病的总称。
阴道炎就像“小偷”一样,在日常生活中,一不小心,阴道炎就会来“光临”,让女性防不胜防,着实让人恼火,甚至还有不孕不育的风险。
中医处理带下病,还是有一套比较成熟的经验。让我们从一个个医案,来深入了解吧~~
诊疗经过
小w,青年女性。这是在2019年,经由好友介绍,在线上找我就诊的朋友。主症是带下过多,因为羞于诊疗,此病迁延了整整两年才来就诊。
她大约是在2017年开始,出现白带异常的症状。根据本人描述,刚开始仅仅是白带稍有增多,分泌物质地较为粘稠、呈乳白色,症状时好时坏,频繁反复,由于症状一直不重,就没想着去医院治疗。
在2018年暑假,由于失恋的打击,患者情绪上有巨大波动,情绪崩溃、以泪洗面,睡眠昼夜颠倒后,带下过多明显加重,出现了大量清晰透明水样的带下分泌物,坐的时间稍长一些,便会出现外阴潮湿,甚至在非经期都要垫上卫生巾,来吸收过多的白带。为此,小w生活受到巨大影响,痛苦不堪。
除了白带过多之外,过多,小w常常觉得疲倦乏力,稍微多吃就腹胀胃胀,胃口也一般,大便软烂、粘滞不爽,平素情绪波动比较大,容易心烦。观其人,体型瘦弱,面色偏黄,舌体胖大,舌质淡红,舌苔也是白厚腻的。
病理机制
像小w的情况,就是女性常见的阴道炎,这属于中医“带下病”的范畴。
其实阴道的环境和肠道很类似,均属于与外界相连的通道,常常定植有固定的菌群,保持着一种相对无菌的状态。
在月经期、产褥期、性生活或者外阴不清洁的时候,由于阴道和外界沟通过多,各种微生物在此通过,常常会诱发各种不同症状的阴道炎。
在正常情况下,阴道是会有少许分泌物,这是自我清洁和保护的一种机制,但是当菌群失调、杂菌优势时,分泌物便会增多,且不同的病原体常常导致不同类型的分泌物
而临床上相当一部分阴道炎,和免疫力下降相关,是阴道自我保护机制缺失导致的,内环境失去了自我恢复和调整的机制,便常常“紊乱”,同时在外界因素的作用下,带下病就变得频繁而棘手。
曾几何时,我在医院转科时,就发现门诊上有不少长期反复治疗阴道炎的患者,使用各种口服药和栓剂病情也是好好坏坏,我向老师请教,妇科老师也叹说:“阴道炎这病虽小,但易反复,反复发作的阴道炎,也是西医的治疗难点。”
要解决带下过多的难题,清除多余的分泌物是一方面,最关键的,还是要提高免疫功能,恢复阴道免疫屏障。
因此,带下过多(阴道炎)治疗目的是有效治疗临床症状,降低复发率。
重建阴道生态系统,恢复阴道防御机能是关键。
中医分析
中医上言“正气存内、邪不可干”,只要正气充足,阴道自我防御、清洁和调控的功能足够强大,是完全可以缓解,甚至解决烦人的带下病!
那么,在中医上,怎么去看待带下病呢?那就不得不介绍带下病、带脉和脾胃的关系。
首先,“带下病”这个称呼,就是从带脉而来,指的是带脉的疾病。
带脉隶属于奇经八脉之一,是的没错,就是金庸小说里的奇经八脉。正常人都有,只不过没小说里写的那般酷炫逼人,而是维系人体气血的一部分。
顾名思义,带脉是围绕腹部一周的奇经,因其走形特殊、状似腰带,故以此为名。
HEALTHY
健康小贴士
预防阴道炎的核心就是远离潮湿、保持干燥!
1.防范外湿:“吾吴湿邪害人最广”,在湿度较大的南方,阴雨连绵的季节,酷爱游泳或者从事水产职业的人群,要注意衣物干爽,及时更衣晾晒,必要时开启除湿模式,以防范外湿侵袭。自然界中的湿邪不仅会让衣物难干,增加病邪传播的概率,同时还容易增加脾胃的负担、降低人体保护屏障!
2.防范内湿:素体湿气大或脾胃较弱者,不宜多食瓜果冷饮、生腌刺身等物,这类均属性味寒凉之品,容易伤及脾阳、内生湿浊;也不宜多食大肉、荤汤,这类均属肥甘厚味,会加重肠胃负担,生湿助热。
E
N
D
姚睿祺
中医内科 医师
广东潮阳人,主治医师,北京中医药大学博士,中华中医药学会仲景学说分会青年委员,深圳市中医药学会中医临床思维分会常委。先后师从于国医大师王庆国教授、经方学家余秋平先生和国家级名老中医黄力教授。上宗内难仲景,精研东垣叶氏法门,旁涉立斋、景岳诸家,形成“守时令,运中土,护肾元,畅三焦”的诊疗模式,并对岭南的湿病有深入研究,擅长治疗湿邪引起的胃肠道疾病、过敏性疾病、失眠、焦虑抑郁等身心疾患,临床疗效显著。共发表国内外核心期刊33篇,编写学术著作4部,参与各级科研课题7项。
临证擅长:
出诊时间及地点:
1.深圳市南山区中医院大冲中医门诊部(新城花园1栋)
周二、周三、周六 8:30-12:00 14:00-17:00
2.深圳市南山区中医院半岛城邦社区健康服务中心(半岛城邦四期B栋)
周四、周五 8:30-12:00 14:00-17: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