就诊的是一位7岁的小男孩,身高118cm,体重21kg,在同龄孩子中属于瘦小的一类。母亲非常希望能调理一下脾胃,让孩子尽快长高长壮。看着孩子虽然瘦小,但脾胃似乎没有想象中那么差,食欲不错,饭量也不小,母亲平时也很注重给孩子补充营养。孩子最大的一个问题,就是频繁地感冒发烧。几乎每1~2个月就会感冒一回,每次一感冒,体温很快就会到39℃以上,必须要点滴好几种抗生素,七搞八搞一周,才能将感冒发烧给控制下去。像这样频繁感冒发烧住院的经历,不仅孩子很难受,父母也备受煎熬,患者母亲再三强调,想纠正孩子的体质,不要频繁感冒。再一仔细询问,就发现了端倪,这个孩子平时喜欢吃肉食,无肉不欢,爷爷奶奶也是分外宠爱孙子,使劲给孩子喂大鱼大肉,生怕其营养不良,甚至有一次喂了小半斤的牛腱子肉。所以这半年,孩子除了发烧感冒,还出现了一个新的症状——腹部疼痛,孩子时不时就出现腹痛、哭闹,但一会儿就自己好了。孩子妈为此还带孩子去了几次急诊,但是一堆检查下来,也查不出个所以然。听到孩子母亲这样描述,心里就有数了。不出所料,一搭脉象,两脉弦滑较有力带芤,确实是偏热证、实证的情况。再一问,孩子的大便十分干结,状如羊粪球,一颗一颗的。平日里口臭,口干,总想喝水。同时,我还注意到他的上唇是干裂、破溃的。最后,结合舌诊、望诊,形体较瘦,面色偏黄,舌尖红胖大,舌苔十分厚腻,扁桃体2°肿大。

医嘱:少吃辛辣油腻,荤素搭配,忌生冷。
患儿长期以肉食为主,超过肠胃消化能力,出现食积内停。食积就像垃圾,在肠道里堆放久了,就容易发烂发臭,中医称此为“食积生热”
而便秘,拉羊粪球样便便,舌苔厚腻等都是胃肠积热的表现。
“脾开窍于口,其荣在唇”,口腔、嘴唇都是脾胃功能在外的体现。如果脾胃有积热,也会表现在口唇,出现如口臭、口干、烂嘴唇等表现,甚至还有的小朋友喜欢舔嘴唇、玩弄舌头。
当孩子肠胃有热时,人体就像一个大蒸笼一样,体内的热把全身毛孔都打开,内热蒸蒸外出,稍微受寒着凉,外界的风寒邪气就容易趁虚而入,中医有句话叫“没有内热、不感外寒”,说的就是这种情况而像这类肠胃积热的小朋友,外寒会激荡体内的积热,不仅容易反复感冒发热、扁桃体肿大,还容易发高热,相较于其他小朋友会热势更盛、高烧时间更长,且过长的抗生素使用也更加容易损伤体质长期饮食停滞,脾胃负担过重,导致脾胃的消化功能下降,产生的气血减少,所以小孩的体格偏瘦,面色黄,生长发育缓慢,免疫力下降。这个医案中的患儿,一方面是肠胃食积生热,一方面是脾胃消化下降。治疗上,我们既要好好清理肠道垃圾,还要加强脾胃功能,攻补兼施。故我选用了《脾胃论》中的枳实导滞丸来加减,这是治疗“湿热积滞”的经典名方。我用个简单好懂的比喻,来说明药物功效:
| 神曲、麦芽、山楂(“焦三仙”)→消食开胃→擦桌扫地,简单清理 |
| |
| |
| |
服完5付,效果明显,长期巨硬的羊粪样便转为细软便,每日1行,十分顺畅。舌苔由厚转薄。再查扁桃体已缩小至1°肿大。
前方加减,继续服用1周,小朋友的大便性状基本恢复正常,舌苔干干净净。
后改以健运脾胃之药丸,日日小量缓进,既有补益之力,小量又可减轻肠胃负担,两全其美,以收全功。
中医育儿有这样一句经典名言:
“欲要小儿安,常带三分饥与寒”
小儿脾胃偏弱,每餐最好是三分饥七分饱,这样能有效地减轻肠胃负担,不会伤损脾胃元气。
“三分寒”,并不是“空调+冷饮”,而是穿衣适当,不宜穿过多过厚的衣服。孩子衣服过厚,闷得满身大汗,长期的汗出会让孩子的皮肤腠理疏松,卫气大开,非常容易受外邪侵袭,导致感冒、咳嗽、鼻炎、皮肤病等等疾病的发生。
看到这里,你是不是又觉得自己更懂一些啦?
有娃的快收藏起来,没娃的也收藏起来叭!
最后的最后,感谢大家的多多支持吖~~
广东潮阳人,中西医结合临床博士,毕业于北京中医药大学,先后师从于经方大家余秋平先生、国医大师王庆国教授和国家级名老中医黄力教授。
临证擅长:
1.中医药治疗反复感冒、慢性咳嗽、消化不良、胃肠炎、脂肪肝、高血压等内科常见病;2.调治各类结节、失眠、鼻炎、皮肤过敏、疼痛病症类亚健康状态;3.小儿挑食、发育迟缓、性早熟、妇科月经不调等妇儿疾病。
出诊地点:
出诊时间:
周二至周六 上午8:30-12:00 下午14:00-17: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