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有家族遗传史的人群。研究表明,情感障碍,包括双相情感障碍等,在一定程度上具有遗传倾向。如果家族中有情感障碍患者,个体患病的风险可能会增加。
第二,经历重大生活事件或长期压力大的人群。生活中的重大打击,如亲人离世、婚姻破裂、失业等,以及长期的工作压力、学习压力等,都可能触发或加重情感障碍。这些压力事件可能导致个体心理平衡被打破,进而引发情绪的剧烈波动。
第三,具有特定性格特质的人群。某些性格特征,如过度敏感、神经质、低自尊、情绪不稳定、冲动性强等,可能使个体更容易患上情感障碍。这些性格特质可能导致个体在面对压力和挑战时更加脆弱,难以有效应对。
第四,患有某些躯体疾病的人群。某些身体疾病,如甲状腺功能亢进、脑部疾病、神经系统疾病等,也可能导致情感障碍的发生。这些疾病可能影响大脑的功能和结构,进而引发情绪调节的异常。
第五,特定年龄段的人群。例如,青少年和年轻人由于正处于身心快速发展、面临多种挑战的阶段,因此双相情感障碍等情感障碍的发病率相对较高。此外,女性在某些生理阶段,如月经期、怀孕、产后和更年期等,由于激素水平的变化,也可能更容易出现情绪波动和情感障碍。
综上所述,容易得情感障碍的人群具有多种特征,包括家族遗传史、经历重大生活事件或长期压力大、具有特定性格特质、患有某些躯体疾病以及特定年龄段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