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20世纪作家吴组缃的小说《菉竹山房》中讲述了这样一个故事:
菉竹山房里的二姑姑,邀请主人公与妻子阿圆一同前往做客,主人公本以为这是寻常的人际来往事宜,便欣然答应。
在来到竹山房的当日,是一夜大雨,将这座深山居屋凸显的阴森凄幽,主人公与妻子阿圆在用膳结束后,便选择回房休息。
而就是在即将入榻的时刻,妻子阿圆听到窗外轻微的脚步声,内心不禁升起恐惧之意。
因为过去的人们生活朴素,深山老房更谈不上拥有夜灯的奢侈行为,因此主人公两人在黑暗中难以觉察到任何踪迹。
直到月光斜照进房间,将册叶小窗上的鬼脸照出,主人公才惊觉,一直在偷看他们的女鬼,正是自己的二姑姑和其丫鬟。
- 吴组缃侧面像
当时读完这则故事,我内心对二姑姑的行径深感瘆人,《菉竹山房》的故事,是一场对于封建礼教、封建婚姻制度的控诉,被压抑社交的姑姑异化成“偷窥”之人。但是有一个疑问却一直在我脑中久久不散——为什么“二姑姑”要做出如此的行为,这背后的动机又是什么?
我想,这背后答案,或许跟病态的“独处”二字有关。
01
为什么长时间独处使人病态?
在现代心理学中认为,独处是一种十分正常的行为。人的一生中,我们都会因为不同的原因,而经历独处。或是出于长时间工作和社交后的休息需要,或是个人探索的需要,人们选择进入相对独立的空间,已满足内在需求。
但根据独处的不同影响,将其划分为“积极性独处与消极性独处”。
积极性独处,指个体出于个体自我需要,主动选择独处的时间。人们试图通过积极性独处的方式,获得内心的平静和满足感,以及促进个人发展和内在满足感的正向行为。
而与之相反,消极性独处往往出现于被迫孤立情况,是一种非自愿的选择。在此过程中,还伴随着孤独、焦虑、抑郁等负面情绪,这些负面情绪会逐渐内化,使人们陷入消极的思维和行为模式,进一步加剧心理困境和消极情绪的体验。
“二姑姑”就是如此,早年因为家人将其“冥婚”给竹山房,从19岁开始直至晚年都被锁在这栋阴森的房子中。这意味着,一个人,要在青春年华的岁月,就要跟世界繁华告别。封建礼俗将她的时光偷走,让她无法参加社交,因此她只能在凄幽的屋子里,与漫长无尽的孤独,虚无消磨人生。
而这些负面的情绪体验,一步步的内化为消极的思维和行为模式,最终将姑姑变成一个被封建异化的“女鬼”。
02
被工作拿走的社交空间
虽然封建礼俗的压迫离我们相距甚远,我们无法再现深宅大院对于人性的压迫,但是消极性独处的现象依旧以不同的形式存于我们的生活中。
相信大家也有类似的经历,在经历一天的工作后,会到家中后发现自己能自由支配的时间已经所剩无几。
一天的时间,我们大部分分给了工作于生活起居的琐碎小事,等到我们收拾好一切,会发觉,能够用于休闲的生活时间远远不够支持一场社交活动。
根据《中国经济生活大调查(2019—2020)》发布数据显示,中国人每天平均休闲时间仅为2.42小时。而另一组数据显示,近七成年轻人下班回家后选择躺平休息,不再将时间投入于朋友圈的活动。
“时间贫穷”已成了当代职场的通病,工作拿走了人们的大部分社交时间。
- 爱德华·蒙克-《呐喊》,1893,奥斯陆蒙克美术馆
让人警惕的是,社交在人类行为的作用又是不可缺失的,社会支持理论认为,社交是个体通过在社会关系中构建社会支持,进而获得帮助以满足心理和情感需求的行为。换而言之,与他人交流以获得支持和帮助的同时,这些支持和帮助也可以起到减轻负面情绪、增强个体的解决问题能力的作用。
脱离了社交,其实也是在脱离与他人对话的机会。而有些时候,我们会陷入思维的困境以至于难以解决问题或者是将简单问题思考的复杂化。在这些时刻,往往是最需要社交介入,倾听外界声音的时刻。
如果一昧的让自己面对困难,反刍思维会将人们拖入无法自我解决的问题中进行重复被动的思考,而越是解决不了,越容易伴随着消极解决问题的态度。这种行为反应模式,容易致使个体做出负面判断,进而产生焦虑、抑郁、无意义感等内化行为。
久而久之,悲观情绪会影响到思维和行为模式,进一步加剧心理困境和消极情绪的体验。因为丧失愉悦感而选择社交回避,越懒于社交,越发强化“孤独感”的来源,这是容易致使抑郁症的主要情况之一。
疲惫的工作成为了另一种形式深宅大院,将我们的灵魂和肉体锁在孤立的空间中。因此,当我们意识到自己处于消极性独处时,我们该怎么办才能突破坏情绪的困局?
陈国幸老师分享:
如果您在独处的时候,对生活与自我感到倦怠,总被负面情绪裹挟,不知该如何解绑,不妨试试通过心理咨询改善,咨询师可以与你一起探索问题的根源,并寻找解决方案和应对策略。
你完全可以把这些“包袱”交给一位专业的心理咨询师。在咨询师的陪伴下,走向疗愈、走向成长、走向绽放。
03
我们该如何走出消极性独处?
1、构建健康的社会支持系统
首先,一个健康的社会支持系统是十分必要的。社会支持系统指的是与他人的联系和互动,其中包括家人、朋友、或者咨询师等。这种支持系统旨在“为个体提供对话机会,以形成情感支撑”,进而在帮助人们应对压力、解决问题上和维持心理健康起到重要作用。
一个健康的社会支持系统有助于人们在独处时感到安全、支持和联系。我们当然可以有独自思考的空间,但在有些问题久久未能寻找到答案时,向外界寻求帮助也是一个勇敢的选择。
亲友、心理咨询师可以为我们提供支持和帮助,拓宽问题的新角度。我们在其中得到鼓励、理解和建议,这有助于摆脱消极思维的循环。
2、树立目标和创造有意义的独处时间
在独处时光中,发现自己出现“孤独感”“虚无感”“焦虑”情绪时,停下手中工作和负面思考、尝试着投入于兴趣爱好中,或许能有效缓解负面情绪影响。
例如通过阅读书籍、看电影的方式转移自己的注意力。我们甚至可以尝试投入于创造性活动,如写作、绘画、摄影、手工艺等。这些活动可以让我们享受自己的创造力,帮助人们进入心流状态,在忙碌的生活中寻找到探索的愉悦和乐趣,带来满足感和成就感,进而减少负面情绪的影响。
3、运动转移注意力
运动并不总能消解所有的负面情绪,但它可以成为缓解压力和焦虑的有益方式之一。运动可以将我们注意力从消极的思维和情绪转移到运动本身,起到暂时放下困扰和抑郁感的作用。因此,在工作日期间,我们可以尝试将运动赶上行程,制定并遵守一个规律的日程安排,将短暂的休息时间高效利用,以获得充实感,消解无意义感。
4、积极参与社交活动
有许多的人因为平日的工作疲惫而选择周末进行休息不社交,而这恰恰容易成为消极独处的温床。适当的休息是必要的,但切记要避免因为平时疲惫而“懒于社交”。
因为参加社交活动可以让我们接触到不同的人、观点和经历。与其他人交流和互动可以帮助我们看到不同的角度和解决问题的方法,这或许能成为解决困境的灵感,成为改变消极性独处时的负面思维模式。
最后,每个人的生活都有不同的挑战和时间限制,即使只有少量时间,只要你能够积极利用它,寻找到让自己感到充实和满足的方式,你就在正确的道路上。
价值不仅仅在于工作和忙碌,你们也值得拥有属于自己的快乐和满足感,愿大家在这个过程中找到心灵的宁静和安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