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的MBTI是什么呢?”
感觉这个现在已经成为了大家新的社交开场方式……
但,它真的能代表我们吗?
01
MBTI的风靡与之带来的巨大焦虑
最近,我们每隔一段时间就会在微博热榜上看到“某某的MBTI结果是xx”,随之而来的便是MBTI人格测试的火爆全网。现在没有做过这个测试就不能出门见人一样,从何时开始,MBTI成为了我们的一件衣服,一个标签。
什么是“MBTI”呢?
MBTI人格测试是一个从不同维度测量人格特性的心理学测量工具,最初它主要运用于职业选择、职业规划等个人成长和提升等领域。MBTI的编写也是基于心理科学的基础,所以每个人的测试结果往往是符合个人对于自己的认知的。因此,看到结果之后,很多人内心的os都是:“真的很准呀,这说的不就是我嘛!”
那么,得到结果之后呢?
我走错路了吗?
这个结果好像和我现在的人生轨迹不太契合耶……
我是不是不适合现在的专业、职业或者岗位?
我要怎么做才能回归正确的人生道路上呢?
现在还来得及吗?
在各大平台的测试话题后面充斥的都是以上这些发问,他们给我最大的感受就是:焦虑!!!
02
MBTI=职业分析≠人格认定
MBTI人格测试最初的作用是职业规划师用来给客户做职业分析时用来参考的测量工具。简单来说,它只是用来帮助我们更深入的了解自己的喜好、兴趣爱好的工具,所以MBTI测试才会被职业规划师们用来作为个人职业领域规划的参考。
举个简单的例子,我们如果被问到爱好的时候,你可能脱口而出自己的兴趣,比如:音乐、写作等,但是我们并不会深入去想怎么把兴趣爱好融入自己的工作里。大家常说的都是“干一行,爱一行”,很少有人能做到“爱一行,干一行”。这个时候MBTI就能结合你的兴趣爱好和人格倾向,找到你更加擅长的方向。
只要是测试就有它的局限性,MBTI也不例外,测试只是基于我们当下的状态,给我们做出的测试结果,而我们的人格会随着我们的积累,成长逐步完善、稳定。因此,MBTI并不能代表我们长期的人格倾向,它不像是血型,使我们先天就确定的东西。
另外,MBTI人格测试自编制完成开始一直都是一个充满争议的测量工具,很多心理学专业人士,也有对于它的准确性有所质疑,当然也有很多人认为是比较准确的人格测量工具。
03
MBTI为什么会流行?
在微博上,话题“MBTI”的阅读次数达到了16亿,抖音平台的相关播放量超过11亿,知乎参与讨论量也多达几千万。“你的MBTI是啥?”迅速攻占了年轻人的社交话题榜。MBTI的突然大火一方面离不开相关行业的营销推广,但是另一方面也揭示了部分当下的社会心态。这类测试的核心是:把人分类。人类大脑最擅长的便是通过加工类别信息来把世界简化,从而让我们更加快速的了解一个人或者一件事。
MBTI的直观也让它更容易依靠娱乐化而“出圈”,从各种玩梗的MBTI表情包,到MBTI的书单、MBTI穿搭、甚至是最适合成为伴侣的MBTI类型……这一串字母早已代替星座成为当下互联网的“流量密码”。
04
拒绝“标签化”给我们带来的自我固化
随着MBTI在网络时代的流行,我们的目的早已从最初的自我了解走向了“报团取暖”。我们会在各类的网络平台上,寻找着自己的同型人格,聚集起来讨论着各种各样的话题,寻找着能够认同自己答案的人。
当代社会,大多数人都会感觉自己是孤单的,是异类,因此我们会格外渴望找到社会归属感和群体认同。但是在利用工具快速找到这些的同时,我们需要时刻警惕给自己“贴标签”带来的自我固话和极端倾向化。简单来说就是在抓着一丝相同点之后,让自己不断考虑,尽可能类似,最终让“标签”在你身上贴得更紧。
不论是现在大热的MBTI,还是性格色彩,九型人格……在现今这个追求结果和效率的时代,应该会像雨后春笋一样,不断露出;但是不管是什么测试,它都只能作为参考的工具。我们不能将它奉为真理甚至成为枷锁,人的不断成长才是最值得期待的事情。
MBTI测试能够让我们更好地认识现在的自己,但我们自己是什么样子的,只有我们自己可以说了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