失眠者的自述:“优秀”光环下的“难言之隐”

陈国幸医生 发布于2023-11-17 16:08 阅读量858

本文由陈国幸原创


我叫小信(化名),是一名90后,从学校毕业多年,我一直扎根在岗位工作上,仕途顺风顺水,我是同事们口中的“佼佼者”,但事实上有些“难言之隐”却让我一直无法言说…


今天我想将自己带着困扰走进心理咨询室的故事分享给大家,让更多身处「失眠焦虑」困境的朋友找到一个方向。




01

“优秀”光环下的“难言之隐”



我:

可能在单位领导同事看来,我在职业发展上很不错,这几年也确实受到了领导的重用,职务晋升在同龄人中也算得上比较快了,但事实上,在生活中,我已经感觉自己快有些支撑不住了。

 

咨询师:

“能说说你在生活中遇到了什么样的困扰吗?”


我:

“主要就是失眠问题,以及因为失眠引发的情绪易怒、烦躁、注意力低下,甚至现在感觉有些影响我的身体健康了。有时候,和家人在一起也总是心不在焉,因为睡不好,精神状态就一直不是很好,做什么都仿佛在透支自己。

 

咨询师:

“看来失眠问题已经影响了你工作生活的方方面面,并给你带来了很多困扰,不知道你向周围人诉说过自己的状态吗?


我:

“有几次和领导聊天时提过几句,但领导说他时常也有失眠,事情多了就是这样,这是正常的。我和爱人也提过这件事情,她劝我多休息一下,可是我现在有时间休息也睡不着,感觉脑子很乱,稍微有一点动静声就会醒过来,睡眠很浅,有时候躺了几个小时,脑子却还是清醒的。


咨询师:

“就像你的周围人所说,失眠在人群中确实是一个普遍问题,但每个人失眠的影响程度是不同的。


人们在这个过程中可能会将自己的状态作为参考标准来给你解释,也容易在这个过程中忽略真实的失眠痛苦。


就目前来看,如果只是自己盲目努力去“控制”失眠,很可能发展成为长期性的睡眠问题。”


陈国幸老师分享:


失眠是人群中普遍存在的问题,它会给我们的工作、学习、生活带来各种负面影响。


比如效率降低、注意力不集中、情绪问题、身体健康问题等,还会由此引发人际关系等问题。


但这些问题往往容易被我们忽略,究其原因,很大程度上是因为许多人将失眠问题看作是“小问题”“正常现象”


当我们一次又一次在深夜辗转反侧时,身心健康已经逐渐走了下坡路。


因此,不要以任何理由来忽略了身心健康的“警报灯”!




02

“优秀”和“失眠”竟然“同根同源”?



咨询师:

“有没有思考过,为什么自己能够在工作职场中表现如此优秀呢?”


我:

“我想这和自己的性格特质以及我的大学专业有关吧。


我是一个比较追求完美的人,所以在各方面都会严格要求自己,不允许自己出错。


我大学的专业是财务方面,由于需要和数字打交道,七八年的学习也强化了我的这方面性格特质,所以我会尽全力将自己负责的事情做到面面俱到,不能有一丝一毫的错误。


也正是因为如此,我在单位上工作效率快,质量高,并且极少出现纰漏的情况,所以领导一直都比较重要我。”


咨询师:

“听起来你对自己的了解是很深刻的,不管是性格特征,还是自己所学的专业影响,这些都给你带来了细致、严谨、认真等品质。


正是这些优秀的品质也让你能够在工作岗位上崭露头角,获得不错的成就。


不过凡事都有两面性,这些优秀品质也可能在另一个层面会给你带来一些困扰。”

 

我:

“您是说失眠问题吗?”


咨询师:

“可以这样认为。


在你的描述中,焦虑情绪应该是引起失眠的一个核心因素,在排除了各种身体方面的器质性问题后,我们不得不考虑这个因素。


特别是在你的失眠情况叙述中,经常提到自己躺在床上脑子很乱,不断地联想各种事情,比如白天在工作中表现还不足的地方,与领导的对话,接下来需要做的事情,家里需要操心的事情,以及各种琐碎的日常小事等。


从这些思考的内容来看,这也是你在尝试努力让自己做得更好,不过这种努力明显有些超越了我们的身体心理的极限。


要知道,完美地做一件事是永远没有止境的,但身体的透支却是有上限的。”


陈国幸老师分享:


引起失眠的因素有很多,在排除身体以及大脑的器质性病变问题后,我们首要考虑的因素应该是心理层面的焦虑情绪。


焦虑情绪往往暗指我们对未来的担忧,因此,在某些特定情况下(比如重大考试、婚姻生育、职业规划调整等),以及某一类性格特征人群(比如完美主义倾向、强迫性人格特质等),就更加容易出现失眠问题。


但无论是人生中的重大特定时刻,还是我们自身的性格特质倾向,都是很难彻底扭转或者改变的,这就意味着我们需要向内寻找解决问题的方向。




03

寻找内心与现实的平衡



我:

“如果我没有学习这个专业,没有从事这样的工作,是不是这样的焦虑情绪会缓解很多呢?我的失眠问题应该也会好很多吧?”


咨询师:

“如果脱离这个环境,确实可能会在一定程度上缓解这种焦虑。


但是只要我们要在现实社会中生存,就需要物质经济上的支撑,需要面对各种纷繁复杂的困难和挑战。


假如你从事了其他领域的工作,到了一个新的环境,你也可能同样会再次陷入到类似的困境中。”


我:

“为什么会这样呢?是因为我的性格特质吗?”


咨询师:

“是的,我们的性格特质会促使我们在任何环境中形成一种相对稳定的行为模式,我相信你在任何工作岗位中都能够表现出细致、严谨等风格,也同样会要求自己将工作标准做到无可挑剔,但这也会让你感受到同样的焦虑情绪,失眠也就离你不远了。”


我:

“这听起来似乎没有解决的办法了?我之前还考虑过辞职,因为近期失眠问题越来越严重,我想换个不太内卷的环境应该会好一些。”


咨询师:

“从外部去需求解决办法几乎很难奏效,并且真正“内卷”我们的其实是自己。


因此,我们需要找到一个方法来达成内心与外部现实生存环境的平衡。


这种平衡是既给自己承受范围以内的压力,又给自己恢复个人状态的时间和空间。过去我们给自己压得太紧了。


因此我们的内心没有机会来平静和恢复调整,始终处于紧绷的状态,这就像一根弹簧,绷紧时间过久,它的弹力也会越来越弱。


当然,我们也很难在一个完全“躺平”的人身上找到失眠的迹象,因为他们又将自己放得太松了。


紧了,就是偏向外部环境这一端,忽略了身心健康;


松了,就是偏向内在世界这一端,这又可能让我们的现实生活过得比较艰难。”



面对失眠问题,很多人采取了不同的策略应对。


有的从「外部环境」入手:比如换工作、换专业领域,找个地方放松休息;


有的从「身体层面」入手:比如服用药物、饮酒、吃各种保健品;


但这些方法都只能带来暂时性的疗愈,有的甚至还会有很大的副作用,因为导致失眠问题的焦虑情绪并没有从根本上解决。


一旦回到现实环境,焦虑又会卷土重来。


因此,我们需要在内心与现实中找到一个平衡,并且能够快速在这两种状态中切换。


既能合理利用焦虑带来的做事动力,又能将焦虑装在一个适当的空间中,让其不会四处逸散,渗透进生活中的方方面面。


就像床边与书桌的距离,坐上书桌能够高效学习工作,躺在床上可以深度放松和睡眠,而书桌和床的这一段“空间”,正是我们想要达成平衡的地方。


挂号.gif陈国幸.gif


相关疾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