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明是请我去吃饭,凭什么当着那么多朋友的面来开玩笑,我真的就那么不被人喜欢吗?”
“明明不是我的工作,凭什么又让我帮忙弄?这已经是这个星期第三次了!”
“明明我都没有答应帮他这个忙,为什么我还这么焦急地来做这件事?我到底在担心害怕什么啊?”
……
01
是谁制造了我们内心沉重的“难言之隐”?
有一些话,我们在心里反刍了很多遍,但始终没有勇气说出口,甚至有时因为这些事心情苦闷、辗转难眠,但仍然生生吞下委屈和不甘。
这种情况,基本符合心理学中的「反刍思维」。
反刍思维指的是人们在经历了负面事件后,对事件、自身消极情绪、以及事件的原因和可能产生的后果进行反复思考。
经常过度思考的人往往处理关系也有问题,他们会比较敏感多疑,盯着他人缺点和错误不放而导致关系破裂。
很多时候,为了让自己“感到安慰”,我们总能听到内心这样的自我对话:
‘没事的,我想他也不是故意的,毕竟都是认识那么久的朋友了。大不了下次他再这样和我开玩笑,我就和他翻脸!’
‘忍一忍吧,毕竟别人是领导,是老同事,资历比我老,我还是应该把办公室关系搞好才行,况且他们应该会感激我做的这些吧!’
‘我想他应该是遇到了什么困难,作为朋友不帮确实说不过去,虽然我现在也无从下手,但我还是应该尽最大努力去试试吧!’
这样的宽慰有效吗?好像“有效”?
因为当我们带着这样的宽慰进入梦乡后,这些负面情绪和压力确实在自身的“情绪压力调节系统”作用下变得若有若无。
当我们清晨醒来,发现那些负面情绪感受似乎真的“远离”了自己,我们会惊叹,原来生活没有过不去的坎;于是我们更加笃信,原来自己的这种调节方式还是很有用的!
但事实上,我们只是采取了“头痛医头,脚痛医脚”的策略来应对这些负面状态。
这些策略只不过让我们选择性遗忘了部分情绪感受和事件,一旦超过了自身“调节系统”的阈值,过去那些被压抑的、遗忘的情绪感受便会如潮水般汹涌而来。
这些来自于心底的阵痛一次次冲击着我们的防线,有的人选择咬牙坚持,有的人选择自我放弃,有的人选择用酒精、尼古丁、药物、游戏等方式麻痹自己,甚至有的人被彻底卷入负面情绪的深渊,付出了自己的生命…
整个过程就像温水煮青蛙。
当我们发现自己深陷情绪泥沼时,已经失去了生命的大部分活力,我们甚至会想:“就这样吧,反正我也没有办法去改变这样的现状!”
生活中,很多人习惯采取一些“简快高效”的方式来处理自己遭遇的“难言之隐”。
这些方法或许产生了一些效果,但并未从根源上解决问题。
更危险的是,它会带来一种错觉:我完全有能力自己解决这些“麻烦”。
当这些被压抑的情绪开始全面爆发时,我们很容易陷入持续的自我盲目中,采取更加消极的方式来应对。
最终滑入深渊,这就像一场小感冒,被硬生生拖成了大问题。
因此,我们需要对自己所遭遇的这些“小感冒”保持警醒,当自身“免疫系统”没有办法来处理应对时,我们需要学会向外寻求专业的帮助。
02
为什么“小感冒”可能会变成“大问题”?
将“小感冒”拖成“大问题”的因素有很多,比如感冒病毒由呼吸道逐渐入侵到肺部、大脑等部位,引发肺炎、脑膜炎等症状。
但无论身体损伤到了何种程度,造成这些症状的根源却是没有改变的,因为它从一开始,都是由一颗颗小小的“感冒病毒”所引发。
同样的,导致我们彻底陷入痛苦泥潭的因素,看起来形式繁多,这里面有:
工作职场的压力,
有人际关系的困境,
有家人相处的焦躁,
有不请自来的负面情绪等。
但归根结底,这些问题都指向了同一个核心要素,也就是同样的一颗“感冒病毒”。
这“病毒”就是「心理素质差」。
传统理解的“心理素质差”,主要是指一个人在特定场景下表达或展现自己时所表现出过度紧张、担忧、畏惧他人以及对环境的不适应等。
当然,广义的“心理素质差”主要是指在工作、学习、生活等场景中所面临的内心冲突、不适应性。
这包括了敏感多疑、情绪波动起伏大、心理边界感差、陷入自我攻击、过度讨好他人等。
不过,与真正的感冒病毒不同的是,这些潜伏在内心的“病毒”并不是我们身体以外的入侵物,而是源自于我们「原生家庭创伤」、「过往情结」和「病态关系模式」等。
在这些因素的长期影响下,我们潜移默化地形成了一套根深蒂固却又“副作用颇多”的生存方式。
我们可以看见,那些想拒绝又妥协接受的“帮忙”,那些想顶撞却又说不出口的“反驳”,那些与自己毫无关联但又忍不住让自己对号入座的“含沙射影”。
其背后不正是我们过去面对父母权威时的恐惧,面对责骂批评的缄默,面对周围嘲笑时的隐忍…
所以,我们逐渐变成了现在这个样子,一个连自己都厌恶却又无能为力的样子。
03
对抗“病毒”的正确打开方式
前些年热播的电视剧《女心理师》,以心理咨询师与来访者为线索,讲述了一段段既现实又发人深省的故事。
这里重点讲三个让我印象深刻的人物:
尤娜——
高中女生。
因无法接受父母婚姻情感破裂,通过反常行为(偷窃、伤人、自残等)想引起父母和老师的关注,却被周围人误解,最终想以跳楼自杀终结痛苦。
小文——
失业在家的宅女。
因某些创伤形成的社交障碍,长期自我封闭,又渴望被他人接受和喜欢,内心敏感多疑,将他人一个普通的关心和问候当作是对自己的喜欢,并不惜通过极端行为维护自己内心仅存的安全感。
小莫——
普普通通的职场打工人。
因不擅长社交,偏向于讨好型的人格特质,在职场中长期遭遇办公室霸凌,尽管一直忍气吞声、任劳任怨,但总得不到同事的尊重和认可,哪怕在公司团建聚会等场合也会被人遗忘。
三名不同的人物,三段不同的故事,其背后折射出了我们身边许许多多“心理素质差”群体的“难言之隐”。
当然,这三名故事里的角色都在杨紫饰演的心理咨询师引导帮助下完成了蜕变和成长,逐渐走出了内心的困境。
就从这些故事出发,我们一起来看看心理咨询师是如何一次次转换自己的角色和视角,用不同的方式来解开走出困境的大门。
在尤娜的故事中,
心理咨询师充当了尤娜和其父母之间的桥梁,为他们开启了一场平等且深入的对话,最终使家庭成员之间真正看见了彼此,重新找回了那份爱的链接;
在小文的故事中,
心理咨询师成为了其故事中的一位“配角”,在小文因反移情产生的嫉妒和愤怒中,完成了情感上的“反杀”,真正共情和理解了小文的世界,让其逐渐走出自己内心的围城;
在小莫的故事中,
心理咨询师成为其成长试错路上的引导者,在给与支持和理解的同时,帮助他寻找自己内心的力量,找到正确宣泄释放自己负面情绪的途径,学会如何正确地表达自我感受,合理划分内心边界感,最终完成了人格特质上的蜕变,活出了真正的自我。
总之,在这部电视剧中,尽管有部分神秘化的剧情色彩,但整体上呈现了一位心理咨询师本来的样子。面对纷繁复杂的心理困境,他们总能为我们找到一条适合的路,陪伴引导我们一步步走下去。
很多时候,我们无法选择过去,却可以选择自己脚下的路。但并不是盲目的选择。
当我们逐渐意识到自己生命中的困境因何而起,我们便可以开始做出正确的选择。
当然,做出选择只是第一步,我们仍需要在专业心理咨询师的引导下迈出这一步选择,真正帮助我们看见和修复那些隐藏的伤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