某女,33岁
2023年3月4日 初诊
去年12月新冠后出现胸闷心悸,情绪紧张时加重,伴气短,干呕纳差,无头晕头痛,无胸痛,外院检查未见明显异常。偏怕冷,大便一日一行、偏烂。睡眠早醒。舌暗胖,齿印,舌尖瘀点,苔白腻,双脉弦细无力。
诊断:心悸——阳虚,痰瘀
用药:淡附片10 桂枝15 干姜10 党参15 炒白术30 姜厚朴10 法半夏15 陈皮10 茯苓20 枳壳10 白芷10 当归15 川芎10 甘草片10 醋香附10 黄芪15 ,10剂。告知服药后排气排便会增多,为正常服药反应。
2023年3月18日 二诊
服药后胸闷心悸、干呕好转,胃口好转,排气排便增多。大便一日二三行、偏烂。睡眠浅。舌暗胖,齿印,舌尖瘀点,苔白腻,双脉弦细无力。
诊断同前。症状改善,但脉仍无力,予加强温补阳气。
用药: 淡附片25 桂枝20 干姜15 党参片15 白术40 姜厚朴15 法半夏15 陈皮10 茯苓20 枳壳10 白芷10 当归20 川芎10 甘草10 醋香附10 黄芪15,14剂。告知服药后月经血块会增多,为正常服药反应。
2023年4月10日 三诊
服药期间无明显心悸,但近几日停药后心悸稍有反复。晨起口苦,睡眠多梦。大便可。胃纳尚可。舌暗胖,舌尖稍红、瘀点,苔白腻,双脉细而无力,力度较前增强。
诊断同前。口苦、多梦、舌尖稍红,为肝胆郁热的表现,稍加清热药。
用药:淡附片30 桂枝20 干姜15 党参15 白术50 姜厚朴15 法半夏15 陈皮10 茯苓20 枳壳10 白芷10 当归20 川芎10 甘草10 燀桃仁10 黄芪20 栀子5,14剂
2023年4月26日 四诊
无心悸、干呕。仍有口苦。胃口尚可。自幼体型偏瘦、易饥,饥饿时头痛、心悸。大便一日一行、偏烂。排气多。此次月经血块增多。睡眠尚可。舌暗胖,瘀点,苔白腻兼黄,双脉细而无力。
诊断:心悸——阳虚,痰瘀郁热。口苦、舌苔黄,为痰热,加浙贝、薏仁清痰热。
用药:淡附片20 桂枝20 干姜15 党参15 白术50 姜厚朴10 法半夏15 陈皮10 茯苓20 枳壳15 浙贝母15 当归20 川芎10 甘草10 炒僵蚕10 黄芪30 薏苡仁20 醋三棱10 醋莪术10,14剂
2023年6月17日 五诊
患者此次复诊为调理体质而来,因其自幼体型偏瘦。自上次服药后已无心悸、干呕。易饥改善。胃口可。舌苔转净,但舌质仍偏胖、有瘀点,双脉细而无力。治疗上仍以温阳、化痰、活血为法,守方同前。告知后续仍有可能出现月经血块增多的现象。
【按语】就本人接触到的病例而言,去年底的新冠与近期的“二阳”,从中医的角度来讲,主要是寒邪。《伤寒论》中记载:“头痛发热,身疼腰痛,骨节疼痛,……,麻黄汤主之”,“默默不欲饮食,脉浮细而嗜卧者,……,小柴胡汤主之”,与新冠的症状不能说十分相似吧,只能说一模一样。寒邪伤人阳气,阳气亏虚影响人体的水分代谢、血液循环,致使体内出现一些病理产物——痰湿、瘀血。因此新冠后遗症的主要矛盾即——阳虚、痰湿、瘀血,另外部分患者还有残留的一些寒邪。以温补阳气、化痰活血为治疗原则,大多数新冠后遗症患者能取得不错的疗效。
声明:以上药方需在专业医生指导下服用!如擅自服药出现任何异常,后果自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