抗拒上学的孩子,背后到底有什么心理问题?

郑元孜医生 发布于2024-12-31 16:24 阅读量1206

本文由郑元孜原创

抗拒上学的孩子背后到底有什么心理问题?


近几年,青少年厌学、拒学的现象越来越普遍。我们常常看到一些关于青少年拒绝上学的新闻报道:孩子因考试成绩不理想而焦虑,甚至出现抑郁倾向;有些孩子因学业压力过大,选择逃学、离家出走,甚至做出极端的行为。


这些事件背后究竟隐藏着什么心理逻辑?


1.学业负担过重:  压力下的逃避

首先,现代社会对青少年的学业要求日益提高,考试、作业、课外辅导等压力重重。在这样的背景下,许多孩子感到不堪重负,逐渐对学习失去了兴趣和动力。他们可能觉得学习是一种负担,而非一种乐趣,因此选择逃避上学,以此来减轻内心的压力。

面对这种情况,学校和家庭应共同关注孩子的学业负担,合理调整课程设置和作业量,为孩子创造一个相对宽松的学习环境。同时,学校还可以提供丰富多样的学习活动,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让他们重新找回学习的乐趣。



2.缺乏学习动力: 目标不明的迷茫

其次,许多青少年在成长过程中,可能缺乏明确的学习目标和动力。他们不清楚为什么要学习,不知道学习的意义何在,因此对学习产生了迷茫和抗拒。这种迷茫感可能导致他们失去学习的方向,进而产生厌学情绪。

为了解决这个问题,家长和教育者应帮助孩子明确学习目标,让他们了解学习的重要性和价值。同时,还要关注孩子的兴趣爱好,引导他们将兴趣与学习相结合,从而激发内在的学习动力。


3.家庭环境影响:情感支持的缺失

家庭环境对孩子的学习态度也同样有着至关重要的影响。如果家庭氛围紧张、父母关系不和谐,或者家长对孩子的期望过高或过低,都可能对孩子的心理造成负面影响,导致他们产生厌学情绪。

为了改善这种情况,家长应努力营造和谐、支持性的家庭环境,与孩子保持良好的沟通,了解他们的学习状况和需求。同时,家长还应给予孩子足够的情感支持和鼓励,让他们感受到家庭的温暖和关爱。



4.心理情绪障碍:情绪波动的困扰

除了以上因素外,青少年还可能面临各种心理情绪障碍,如抑郁、焦虑等。这些情绪问题可能严重影响孩子的学习动力,使他们无法集中精力学习,甚至产生逃避上学的行为。

 

对于这类孩子,家长和教育者应给予更多的关注和理解。他们可能需要专业的心理疏导和治疗,以帮助他们克服心理障碍,重新找回学习的信心。同时,家长还应鼓励孩子积极参与社交活动,建立良好的同伴关系,以减轻社交压力。

相关疾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