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月底的一个下午,诊室进来了个60岁大爷,手捂着头,一脸痛苦状,诉在社区医院诊断为左眼角结膜炎,大爷边说边不停的流泪,疼痛难忍,我看了眼老人的视力,右眼1.0 左眼0.8,还不错,眼流泪头痛,这么痛苦,在我脑海里飞过角膜炎,青光眼大发作......
出于职业习惯,我看见大爷左眼上睑下垂,随口问了句“眼皮抬不起来多久了?”,老人回答“左眼疼痛几天就出现左眼眼皮抬不起来”。
我意识到可能没有我想的那么简单,检查眼睛发现老人虽然疼痛和流泪的症状很明显,但是体征并没有明显的角膜炎充血,水肿,只有轻度的充血,眼压正常。我本能的检查了患者的眼球运动,发现患者左眼除上睑下垂外,还有向内、向上、向下运动困难,出现了明显的动眼神经麻痹,我给患者急查了一个头颅增强核磁,未发现肿瘤、动脉瘤等压迫动眼神经的 肿物,请神经外科会诊,神经外科行脑血管造影也没有发现问题。诊断陷入了僵局。
患者明显的动眼神经麻痹,伴头痛、眼痛,无头颅问题,这些都指向一个诊断:痛性眼肌麻痹综合征,但患者并未见头颅及眼眶的MRI上有炎性表现,排除感染和肿瘤后,我们试验性的按照痛性眼肌麻痹综合征诊断,给予激素口服治疗,患者上午口服药物下午明显缓解了疼痛,再次查房,患者露出了久违的笑容。
痛性眼肌麻痹综合征,特指因海绵窦、眶上 裂或眶尖部非特异性肉芽肿性炎症导致的痛性眼肌麻 痹,主要表现为一侧眶周痛或头痛伴同侧眼球运动神经 麻痹、眼交感神经麻痹以及三叉神经眼支和上颌支分布区感觉减退,糖皮质激素治疗有效,有复发和缓解过程, 该病在临床中较少见。
痛性眼肌麻痹的病因不明,可能与病毒感染、免疫缺陷 、巨细胞性血管炎、胶原组织病、鳞状细胞癌的周围神经转移有关。目前认同的病因为:颈内动脉海绵 窦段和眶上裂部硬脑膜及其周围非特异性肉芽性炎症。 肉芽肿样病变由大量淋巴细胞、浆细胞和成纤维细胞等 组成,可 引 起 某 些 颅 神经受压及颈内动脉狭窄及颅神经麻痹,症状反复发作,可自然缓解和复发, 复发间隔一般为1-5年,复发时的症状与前次发作可相同,也可不同。临床报道中好发年龄为 35-75岁,以50岁左右多见,男女发病无显著性差异;单侧、双侧皆可发生,但以单侧多见,左右眼发病率无统计学差异。临床症状 :眼痛可表现为眶周及球后疼痛,可波及额部及枕部,常为首发症状,一般出现在眼肌麻痹以前,多以一侧为主,也可双侧发生。头痛的程度个体差异较大,多数患者较剧烈,可为持续性胀痛、针刺样痛、压榨样痛,并可放散至颞枕部,伴有眼球肿胀、恶心、呕吐、流泪、头晕、低热等症状。对于痛性眼肌麻痹的治疗,应根据其病变程度的不同选择皮质类固醇类药物,足剂量足疗程,总疗程维持,症状消失后逐渐减量, 且早期治疗效果更好。病病情重、受累颅神经较多的患者 应给予静脉滴注甲基强的松龙或地塞米松;病情轻、受累 颅神经少的患者应给予强的松龙口服。同时结合神经营养类药物,若外周血白细胞增高,可常规加用抗生素治疗,一般可获得满意的疗效。
如有相似症状,请于正规医院就医,确诊后进一步诊治。、
治疗前
治疗10天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