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介绍家庭治疗之前,先说一个故事:
女孩小A出生在一个中国的传统家庭里,母亲因为怕她骄傲自满从不会当面夸赞她。
尽管她知道母亲的用心良苦,但在她经历了人生的种种挫败,失去了对未来的信心后,仍然难以释怀母亲对她的苛求。
如她母亲所愿,她确实长成了不会轻易被命运打趴下的人,她感到绝望后开始寻求自救的方法,她开始尝试接触冥想、心理学、灵修等。
过程中她遇到了一位心理咨询师小B,将她引入了家庭治疗的大门里,她说这是她第一次听到别人对她真切的肯定和赞美。
小B说,作为一个家庭治疗师,我们所要做的就是不仅要看到树林中丛生的杂草,还要看到树与树间隙中的光亮。
在家庭治疗中,你不会觉得你是一个背负了各种悬而未决的难题的屡战屡败的失败者,你会觉得自己是一个超于常人的屡败屡战的个人主义式英雄。
这也是家庭治疗最吸引人的地方。
常常见到家长带孩子来做咨询,让我帮忙分析一下他们的孩子出什么问题了,怎么变成这样的,最好在十次咨询内就能把问题解决掉,这种时候我一般都会建议他们做家庭咨询。
因为我们每个人背后都有自己的家庭系统,作为系统中的一环无法孤立存在,没有人能脱离环境的影响独自患病。
正如家庭治疗大师萨提亚所说:家庭治疗是解决家庭痛苦、疗愈家庭创伤的必要手段。
而家庭治疗的魅力就在于:它并不会去聚焦于某个具体个人的问题,而是把家庭看成是一个动态交互的系统,把症状置于系统之中,观察是否能从中找到治疗的钥匙。
01
什么是家庭治疗/家庭咨询?
家庭治疗/家庭咨询是一种治疗形式,旨在解决影响家庭健康和功能的具体问题。
它可以帮助一个家庭度过一段困难时期,一个重大的转变,或家庭成员的心理或行为健康问题。
家庭治疗的方法在发展过程中变得多种多样,但有几个原则是所有家庭治疗工作者所通用的:
(1)社会环境因素应该被考虑到。
人是社会人,各种问题的出现都是以特定的社会环境为背景的,当出现问题的时候,治疗者并不只与患者本人交流,还应该邀请家庭成员,甚至是患者的朋友以及其他对患者有重要影响的他人来一起交流。
(2)所有的症状都是可利用的。
在家庭治疗师眼中,症状的出现是患者对当前或过去走出困境的一次次失败的尝试后的表现,是有治疗意义的。
(3)重点关注资源和优势部分。
在治疗过程中,家庭治疗师会更多关注患者身上积极的优势部分,不会去罗列患者的缺点,而是会集中考虑资源和优势所在,考虑患者身上成功的部分。
(4)专注于解决问题,不会长时间花在探究问题上。
家庭治疗师坚信,即使在最艰难的情境下,尽可能地去寻找解决患者自身问题的办法也远胜于喋喋不休地谈论问题,对问题钻研得越多,个体的优势和创造力丧失得也就越多:就像一只兔子在蛇面前会僵掉一样,这在家庭治疗中被称作问题的昏迷状态。
(5)利用病人自身的力量来解决问题。
与人本主义流派类似,家庭治疗师充分关注患者身上可被挖掘的潜能以及本身就存在的能力,并且利用和提升这些能力,设法使患者实现自我救助,让他们相信自己是有力量的,而不是倾向于去依赖咨询师。
一般来说,几次家庭访谈已经足以达成此效果。
02
生存姿态
萨提亚所提出的家庭治疗理论是以家庭中的关系模式为起点,并把关系改善作为治疗目标。
在萨提亚看来,现实中人和人的关系大部分都是等级模式,即一方处于优势,一方处于劣势,一方支配一方,服从得到奖赏回避惩罚的原则。
比如:父母——孩子、领导——员工、老师——学生。
当人处于劣势地位的时候,对关系的感受往往是空虚、无助和焦虑的,为了应对这种不舒适的状态,人们往往会发展出四种生存姿态来改善自己的生存状态。
生存姿态是个体处于低自尊和不平衡状态时,为了保护他们的自我价值免遭那些言语或非言语的、知觉的或假定存在的威胁,个体使用讨好、责备、超理智、打岔四种生存姿态来增强自己的现实感、自我价值感,以及对沟通的掌控能力。
(1)讨好。
讨好他人,忽略自身感受,对所有事情点头称是,人际交往中对他人和情境充分尊重,不在意自己的感受,个体讨好时即便觉得自己不好,也会对别人和颜悦色。
(2)责备。
责备是一种与讨好截然相反的姿态。责备的姿态用不一致的方式反映了这样一条社会准则,即我们应该维护自己的权利,不接受来自任何人的借口、麻烦或辱骂。我们决不可以表现得“软弱”。
为了保护我们自己,我们不断烦扰和指责其他人或是环境。责备意味着藐视他人,而认为只有自己和情境是需要考虑的。
(3)超理智。
超理智的沟通模式漠视自己和他人的价值。表现得超理智意味着仅仅关注环境背景,并且通常仅限于数据和逻辑水平。
当人们与我们交谈时,我们滔滔不绝地发表看似绝对正确的意见,显得明智而善辩。
人们常常会混淆超理智和智慧。
作为超理智的沟通者,我们无论是说话还是思考都力求尽善尽美,不断运用复杂的术语,琐碎的细节,以及详尽的描述。我们通过变成一个学术上的沙文主义者来获得快感,从不为听众根本不能理解而感到困扰。
(4)打岔。
第四种生存状态被称为打岔,这种姿态常和搞笑或滑稽相混淆。
打岔模式是超理智的对立面。与打岔者相比,那些超理智的人通常显得沉默而稳定。
对于打岔姿态的人们似乎一刻也不能保持静止,他们企图将别人的注意力从正在讨论的话题上引开。打岔者不断变换想法,并且希望能够在同一时间做无数的事情。
写在最后,
对于我们每个人而言,关系都至关重要,正是那种被注视着的、被看到的、被理解的关系成为滋养我们生命的重要土壤,这些关系能够很好地帮助我们度过人生中的危机、保持或恢复理智以及基本的工作能力。
我们有时候会碰到一些人,即使在精神和物质都极度匮乏、父母都是功能十分不完善的家庭环境中长大的孩子,成功地冲出了命运的桎梏,成为了一个心理健康、有工作能力的人,为什么呢?
除开少部分拥有极高悟性的人之外,普通人一定是因为在家庭中或家庭外有人关心ta、信任ta、并教会ta如何承受压力,并且给予ta一个让其能够感受到成功和能力的空间。
也正因如此,家庭治疗与其他咨询流派不同的点就在于它的重点不在于个体的内心世界,更多的是个体与他人的关系,这些关系里蕴藏着无限的可以对其进行工作的资源,如果此刻你正感到痛苦不堪、迷茫无措,可以联系我们体验一次家庭咨询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