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过家长的都知道,养娃最困难的时刻之一,就是在娃情绪崩溃的时候。
当你和老板斗智斗勇一整天之后,本想回家享受一下亲子时光,可是理想中的那个温馨场景却被现实啪一下打回原形。
甜甜微笑的天使娃转眼就变小恶魔,不肯好好吃饭,玩具随处乱扔,生气了还尖叫不止。
娃崩溃了,你也崩溃了。
朋友就是一位崩溃的妈妈,前几天和她家3岁的孩子大吵了一架。之后又非常后悔自责,陷在自己是一个“坏妈妈”的情绪中,于是找到我,希望了解怎么去处理孩子的负面情绪。
故事其实很简单。朋友邀请小区其他几个同龄小伙伴来家里玩,孩子芳芳本来也很开心,和其他小朋友打打闹闹。但在聚会结束后,朋友发现芳芳扁着嘴,使劲扔着手中的小玩具。
朋友问孩子怎么了,孩子也不说,还把手中的东西扔到了妈妈身上。本来忙活了一天的朋友不禁有点火大,喊着孩子的全名,大声告诉她不可以这么乱扔东西。
这时候奶奶也走了过来,看到满地的狼藉,训了几句孩子。可想而知,3岁的孩子抽抽鼻子,开始嚎啕大哭。
这是日常生活中常见的一种情况,孩子无法处理自己的情绪,家长也怒火中烧,最后整个家庭鸡飞狗跳。
后来朋友才知道,芳芳生气是因为有一个小朋友弄坏了她心爱的一个玩具,但平时家长一直教育她要和其他小朋友友好相处。委屈的芳芳只能乱扔东西来发泄。
那么家长要如何帮助孩子疏导自己的“负面”情绪呢?
#01
正确认识“负面”情绪
其实从“负面”这个词就可以看出,我们对待某些情绪的态度——生气是不好的,委屈是无用的,害怕是不可以的。
我们给这些所谓“负向”的情绪贴标签,嘲弄指摘他人负向情绪发生的同时,还极力压制自己产生负向情绪。
这种批评负向情绪的态度,通过我们的文化和教育,也传递给了下一代的孩子们。
但尚在成长期的孩子,无论生理发展还是心理发展,都不具备成年人那样的控制能力。所以我们要做的,不是让孩子们和我们一样压抑这些负向情绪的发生,而是正确看待自己的负向情绪,并与它们和平共处。
要让孩子认识到,情绪不分好坏,只是我们感受的一部分,即使是让我们感到不舒服的情绪,也只是在用这种方式告诉我们,我们经历了什么。
网络上曾有一个广泛流传的暖心视频,简直是孩子情绪管理的教科书范本。
这位爸爸在女儿生气的时候,首先蹲下来,和孩子平视,然后情绪稳定的告诉她:
“你不一定非得要开心。”
“生气没什么大不了的,你可以生气,你可以生我的气,也可以生妈妈的气,生妹妹的气,甚至生自己的气。”
“只要不要让这心情支配你太久,不要一直沉浸在愤怒里面。”
这几句真诚的话,就是在告诉孩子,你有任何情绪都是可以的,都是反映我们内心世界的一部分,都是我们的一部分。
有些家长会担心,会不会这样反而会让孩子更加不听话呢?
其实并不会,“允许情绪”和“允许情绪的表达方式”是两码事。家长要做的是包容孩子的情绪,但同时也要教会孩子,你可以生气,但不要用打人或者扔东西的方式来表达。
#02
安抚情绪,再讲道理
孩子的哭闹,很多时候确实没道理。
不好好吃饭要闹,不想上学要闹,想要其他小伙伴的玩具也要闹,家长想要制止,收获的就是孩子的变本加厉。
很多家长会在第一时间急于讲道理:“让你好好吃饭是为了你好,你哭这么大声你还有理啦!”
殊不知,成年人在情绪上头时都无法听进去任何意见,何况是心智不成熟的孩子呢?
什么道理都比不过先给孩子一个温暖的拥抱,无论是成年人还是孩子,情绪激动时,身体的接触都可以有效降低情绪的强度,因为这会带来“安全感”,而“安全感”正是安抚情绪的良药。
在视频中,暖心爸爸在讲道理之前,也这样告诉他的女儿:
“不管你多生气,生谁的气,爸爸妈妈都是爱你的,我们都会保护你,我们依然爱你,不会受到影响。”
而许多家长在生活中却常常会说相反的话:
“你再这样我们就不要你了!”
“哭个不停的是个坏孩子,我们不喜欢你了!”
这些话语,并不会帮助孩子去处理自己的情绪,反而会加剧他们内心的“不安全感”,长期成长在这样环境下的孩子,甚至可能会产生“我是不好的”、“一切都是我的错”这样核心的羞耻感,在成年之后的各种人际关系中畏畏缩缩。
#03
帮助孩子表达情绪
情绪的表达分为两部分,一是“命名”,二是“怎么做”。
给情绪命名,是很多家长缺失的一堂心理课,因为我们的父辈也同样缺失了这一门课。但这门课却是所有情绪管理中的基础。
假想我们的世界,所有的事物都没有名称,会变成什么样呢?其他的不知道,混乱是一定的。
情绪也一样,当孩子不知道自己内心世界发生了什么,ta也会感觉到混乱和失控,自然谈不上接下来的如何处理。
在孩子情绪没那么激动之后,家长就要帮助孩子去理解自己刚刚发生了什么。比如文中开头的朋友,如果再来一次,她可以在芳芳赌气不说话的时候这样告诉孩子:
“妈妈看到你不高兴了,是不是刚才发生什么事情让你这么生气啊,你告诉妈妈,我们一起想办法好不好?”
如果孩子告诉了妈妈玩具被弄坏的事情,妈妈还可以继续这样说:
“哦,原来你最心爱的那个小熊被弄坏了呀,难怪你这么生气呢,你也不知道怎么办只能乱扔东西了。”
这一步,就是帮助孩子认识到,原来我现在感受到的情绪,叫“生气”。
接下来,就是告诉孩子在负面情绪的时候可以怎么做。
比如妈妈可以说:“虽然你很生气,但是乱扔东西是不好的,它也不能帮助你。妈妈也知道你很生气,而且最爱的小熊没有了,你也很伤心,那我们下次出门再去买一个新的小熊怎么样?”
如果更进一步,还可以告诉孩子下一次碰到类似情况可以怎么办,比如这样说:“那下一次当你生气的时候,你可以告诉妈妈,因为什么事情让你很生气,然后我们一起看看可以怎么办。”
只有当家长能够和孩子的情绪“协作”时,孩子才可以和自己的情绪“协作”。
以上,希望对各位宝爸宝妈们有所帮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