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是打着“为孩子好”旗号的家长们,“喧宾夺主”的把孩子赶出了ta的“学习阵地”。
孩子就像失去阵地的战士,学习的主权都没了,自然学习态度就会差。
我曾接手过一个咨询案例,基于保密原则,已做过信息处理。
案例的主人公是一个11岁的男孩,他成绩不好,偏科严重,注意力涣散,上课走神,喜欢讲话,磨磨蹭蹭,作业总是出错,天天想着玩游戏。
孩子的妈妈就对孩子各种批评,讲道理,报各种辅导班,天天盯着学习,作业陪着从早做到晚。
可以看出,这位妈妈特别焦虑,觉得孩子成绩不好,学习态度也不好。如果这样下去,孩子肯定考不上好大学,找不到好工作,基本上这辈子就完了。
所以妈妈找到我呢,就有一个期待:希望我能把孩子治好。
案例详情
在连续多次的咨询过程中我了解到:孩子从小在妈妈的安排下,过着只有清单和打卡的人生。
妈妈会为孩子制定所有的学习计划,报各种各样兴趣班,买各种各样习题,每天吃什么,喝什么,什么时间做什么,都事无巨细,安排的明明白白,妥妥当当。
孩子一天中的大多数时间都被安排上课,上辅导班,写作业,读书。玩游戏的时间可以精准到分钟。孩子很喜欢的活动,比如去楼下踢球,却一周顶多能安排一次。
这位妈妈平常还会不停的跟孩子探讨:以后上哪所中校,考什么大学。孩子的未来好像都已经被讨论的明明白白,安排的井井有条。
每天写作业,妈妈都会陪伴左右。做题目时,只要孩子稍有迟疑,多想几分钟,妈妈就会急吼:“诶呀,你会不会写啊,你是不是又不会啊......"
如果真的不会,妈妈就会讲一遍,两遍,讲到第三遍的时候,如果孩子还是没能理解,妈妈就会忍不住的斥责孩子蠢笨,或责怪孩子不专心听讲,认真思考。
孩子每次考前复习,妈妈都会亲手把关。课文一篇篇帮着背,习题一道道跟着过。
过度参与孩子的学习
我们很明显能看出,这位妈妈在无限度无休止的参与孩子学习。
这种过度参与孩子学习的行为,正是孩子逃避学习之所在。
正是打着“为孩子好”旗号的家长们,过度参与孩子的学习,“喧宾夺主”的把孩子赶出了自己的“学习阵地”,将孩子“排挤”在了学习之外。
孩子就像失去阵地的战士,学习的主权都没了,自然学习态度就会差。拖延,散漫,没所谓的学习态度也就随之而来了。
#01
花太多时间陪孩子写作业
这个太多的标准是:你越来越 不耐烦,孩子也越来越注意力不集中,你们之间的冲突越来越大,甚至升级为武力冲突。然后孩子很崩溃,妈妈很咆哮。
辅导孩子写作业其实都已经成为一个现象级的社会问题了。
孩子一遍,两遍,三遍不会,妈妈和爸爸的咆哮似乎已经是无法制止的。就好像没有其它的办法,我只有这一个办法了。
但其实对父母来说,我们耐烦的能力几乎等同于我们人格独立的程度。足够独立的人格可以让我们不那么急于把孩子推开。
我们那么不耐烦,很大程度上,已经是把孩子的学习完全当做是我们自己的事情了。
我和孩子的学习“荣辱与共”,“共生共荣”,基本上“无法分割”。这实际上剥夺了孩子学习上“独立自主的机会。
#02
你为孩子牺牲太多
你为孩子放弃事业,没有时间娱乐和交友。
你的牺牲可以使你理直气壮地抱怨孩子,还包含要孩子对等“牺牲”的“交易”:他必须服从你并赞美你的伟大。
像案例中的妈妈其实是很有“牺牲精神”的,她把所有的时间精力都放在孩子的学业上。认为孩子的学习成绩是检验自我价值的标准。
妈妈没有自己的生活,对也没有对自己的期待。她就希望孩子好,认为孩子有出息了,一切都值得了。
那么妈妈为什么这么做呢?妈妈把自己的人生意义都转嫁到了孩子身上,孩子其实是不堪重负的。这么一来,妈妈自己的人生意义又去哪里了?
心理学上有一个理论,说的是:妈妈不是希望孩子成为“孩子自己”,而是希望成为她想成为的那个“她自己”。
说到这儿,想对成为父母的我们来说,也包括我,因为我也是两个孩子的妈妈。
我们想成为什么人,我们去做就是了,不用把我们的期待扣在孩子身上,如果我们曾经错过了,或者曾经失误了,那么我们可以继续追寻。也许我们不能成为理想中的样子,但只要我们愿意,我们什么时候开始其实都是可以的。也许我们现在开始,就是很难企及理想中的那个位置,但我们也要接受这个事实,错过就是错过了,人生本就是千姿百态,不甚完满的。
但是我们不能因此而边界不清的侵占孩子的人生。孩子的人生就是孩子的,我们要还给ta。如果我们想把自己的想法和愿望加给孩子,那相当于我们过了自己这一生,还要去过孩子那一生。这样一来的话,孩子过谁的一生呢?孩子去过自己孩子的那一生吗?这样循此往复,不断重复下去吗?听起来就有窒息感。
所以,如果妈妈过度参与孩子的学习,甚至孩子的人生,那么孩子就会迷失自己,那时就不是学习丧失主动性,甚至人生也会丧失主动性。
#03
你为孩子的学习,主动做了太多的事情
在孩子学习这件事情中,我们正常的回应应该是:孩子有些与学习有关的愿望,你帮他实现。但案例中的这位妈妈却变成了:我对孩子有太多愿望,所以孩子必须放弃自己的主见,帮我实现我的愿望。
结果可想而知,孩子在学习上变得越来越被动。
案例中还提到,这位妈妈会为孩子制定所有的学习计划,报各种各样的兴趣班,买各种各样的习题册,妈妈会告诉孩子说:我都是为孩子好,并且我也询问过孩子愿不愿意上这些补习班的。
可在咨询中,孩子给我的反馈是:妈妈告诉自己,自己的学习成绩不好,所以要去上补习班。这样成绩才可能好,只有成绩好了,才能有一个好工作,好将来,妈妈才会高兴。
一个从小学就被灌输:只有上补习班才能让自己学习好的孩子,对自己得有多么的不自信啊。这必然会影响孩子学习的动力,也会损伤孩子的自尊。
那么,在学习这件事情上,到底是谁的事儿呢?似乎这已经不再是孩子的事情了,这已经变成妈妈的事情了。已经变成这个家庭的事情了。
所以,孩子学习态度差,上课走神,作业磨蹭,成绩不好的根源,很可能就在家长,解铃还须系铃人,只有家长不再过度参与孩子的学习,孩子才有可能拿回学习的自主权,只有如此,孩子才能在学习中找到动力,乐趣和自尊。
有时候,最好的关爱,是手放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