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这么一个奇怪的现象:
那些童年缺失父母关爱的人,用一辈子在努力弥补内心的缺憾;而那些童年得到了“爱”的人,却也花了很长时间想要逃离这样的“爱”。
《梦幻的粉彩世界》 Jos / 艺术家
01
“操碎心”的母亲与“叛逆”的女儿
我有一个远房亲戚,前些年听家里人说我在做心理咨询,于是有一天突然说要来拜访我。
她与我攀谈了一阵子后,终于开口向我求助:
“我女儿非常叛逆,不想工作,也听不见我们的劝解,甚至还与我们吵架顶嘴,现在在家什么都不想干,每天除了看电视就是玩游戏。”
这乍一听,就是妥妥的“不孝女”呀。
但是凭着咨询师的直觉,我并没有受到她一面之词的影响。
由于没有进入正式咨询关系,我也没有再过多的询问,只是安抚了她的焦虑情绪,看得出来,她是真的很担心自己的女儿。
后来,我通过家里人侧面了解,我的这位远房亲戚其实是一位出了名的“爱管事”母亲。
她的女儿小A从小受到母亲“无微不至”的管教呵护,小到吃饭穿衣睡觉,大到学习、工作和生活社交等事情。
她的母亲都会进行全方位的规划设计,以及提醒教育。
对于亲戚们所提供的信息,虽然我感到有些惊讶,但仍然觉得有些夸大的成分,直到一次偶然的事情,让我改变了这样的想法。
《梦幻的粉彩世界》 Jos / 艺术家
那天是这位远房亲戚生病住院,我们全家提着水果去医院看望。
到了医院,看着她因为患病而憔悴瘦弱的脸庞,心里不禁感到一阵心酸。
我也第一次看到了她的女儿,并没有她所说的那么糟糕,在她母亲生病的时候,仍然在忙里忙外,端饭送水。
这也让我感到有些好奇:为什么女儿的现实表现与她的描述反差如此之大呢?
直到一个细节的发生让我猜到了答案。
我们坐着闲聊的时候,小A想起在医院的生活物资有些缺少,准备下楼去超市买。
临近出门时,小A母亲用微弱的声音突然叫住了她,正当大家以为她要给女儿交待什么重要的事情时,听见她说:
“出门下楼一定要小心,医院那条路很黑,一定要走人多的地方;到了超市要看看价格,保质期,不要被被人坑了;回来的时候记得让收银员多拿个袋子,好装零散的垃圾…”
足足三五分钟时间,说的都是日常生活的细节,我想类似的细节她已经不知道给女儿“教导”了多少次。
而她的女儿,现在已经26岁了。
类似的情况每天都在我们身边以不同形式上演。
最终的结局是,父母感觉自己操碎了心,每天都在为儿女奔波,孩子们反过来却感觉到痛苦难受,仿佛自己的生命被一双无形的大手操控蹂躏。
两股力量的反复拉扯,冲突矛盾带来的伤口撕裂,最终让越来越多的年轻人想要逃离原生家庭。
吕晓蔚老师分享:
家庭本来是我们每个人生命中温暖的港湾。
然而在这个港湾中,如果存在着情感的操控、情绪的压抑等,港湾也就可能变成负面情绪情感的垃圾场。
最终腐败变质,让生活在其中的人难以呼吸。
而专业的心理咨询,正是帮助我们看见这些 “隐形的垃圾”,用科学的方法引导我们清理这些影响家庭关系的隔阂,最终反馈给来访者一个有温度的港湾。
《梦幻的粉彩世界》 Jos / 艺术家
02
“港湾”为何会变成“炼狱”?
作为孩子的父母,很少有人会主动去制造冲突矛盾,刻意地将一个家庭港湾变成折磨家庭成员的“炼狱”。
既然父母有好的出发点,
为什么却又走上了歧路呢?
这就要从原生家庭带来的主要痛苦点说起。
一般来说,我们常遇到的原生家庭问题包括:
1、由于养育者职业性质、工作地理位置等因素,对孩子缺乏有效陪伴和支持,无法给与孩子及时的情感回应;
2、由于养育者自身性格、生活习性等因素(比如不喜欢沟通交流,经常在外喝酒打牌等),长期忽视孩子的情感需求,甚至拒绝和挫伤孩子的情感表达等;
3、由于存在多个孩子,孩子之间存在性别、智力、长相上的区别,养育者在抚养过程中,出现刻意或无意识的区别对待,忽略冷落部分的孩子等;
4、由于养育者文化程度、家庭内部价值观、地域文化影响等因素,使孩子在成长过程中形成的某些偏执错误的观念等,导致孩子在成长过程中出现心理行为上的偏差;
5、由于一些不可抗的因素(如自然灾害、家庭变故、遭遇身体心理的伤害等),导致孩子出现重大心理创伤等。
以上因素,少数是养育者个人无法预料和抗拒的,但绝大部分因素也可以通过后天的学习成长来进行调整。
《梦幻的粉彩世界》 Jos / 艺术家
俗话说:父母是最难的一种职业。
但是鲜有父母认真思考过“如何为人父母”,很多人选择了“零准备上场”,在生活压力的倒逼下勉强成为了父母,这就给孩子的成长问题埋下了伏笔。
03
给“原生家庭”一个适当的位置
这些年,“原生家庭”一词开始逐渐被越来越多的人接受,这带来一个明显的好处,就是越来越多的父母开始关注自己的教育方式,开始运用心理学的知识来指导自己的孩子养育过程。
但是也带来了一些隐性的问题。
比如,有些孩子将自己的失败全盘归咎于原生家庭。
TA们会将“学习不好”“恋爱不顺”等归咎于原生家庭带来的阴影和创伤,从而放弃了自我改变与自我和解的可能。
这在本质上是因为人们对于“原生家庭”概念的泛滥运用。
“原生家庭”的提出,本来是给养育者以及孩子一个看待家庭关系互动问题的角度,从心理学的视角来重新梳理问题,以此来找到科学合理的解决办法。
以往我们会将孩子的叛逆、学习成绩差等行为归咎于道德和意志品质层面的问题,但是新视角的引入,让我们重新看到了孩子教育的另一种可能。
比如,我们常说的“不听话的孩子”。
放在心理咨询师的显微镜下,就可能被看成是安全感缺乏引起的焦虑,对亲密关系分离带来的紧张担忧,得不到足够关注而引发的外显性行为问题等等。
因此,我们需要给原生家庭一个合理适当的位置。
而不是成为我们推卸责任的包袱。
在家庭中,我们每个人可能既是“受害者”,也是“施害者”,如果没有看见关系问题背后的实质,我们所有的努力可能只是在不断重复痛苦和失败的体验。
《梦幻的粉彩世界》 Jos / 艺术家
在孩子成长过程中,我们需要一个新视角来重新认识那些传统养育问题,而心理咨询师正是提供“心”视角的一群专业人士。
当我们不再是从道德、品质的层面评价孩子,真正给与孩子有效的关注和爱,原生家庭才能回归到一个合理的位置,真正变成孩子心灵上的“港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