俗话说,孩子的脸,六月的天,说变就变。
绝大多数的孩子都是缺乏自制力和调节情绪的能力的。
这是由他们的生理发展速度和心理发展阶段决定的,儿童的情绪调节的能力是随着他们对于社会的认知增长,以及对于他人的心理状态、情绪反应的理解不断增长而不断增强,情绪调节会随着年龄的增长而发展。
01
为什么孩子无法控制情绪?
人脑中负责掌管思考和决策的前额叶皮质区,一直要到二十五岁左右才会发育成熟。
但我们的情绪脑——杏仁核却发展势头很猛,使得孩子在还无法用理性思考做出判断的时候,便被情绪脑控制着进行决策。
心理学上有个名词叫“心理理论”,
是指个体对自己和他人的愿望、信念、动机等心理状态及心理状态与行为间关系的认识和理解,并据此解释和预测行为的能力。
研究表明,
当妈妈经常跟孩子描述自己的心理状态时,孩子获得心理理论的能力将会更快,谈论自我和他人的心理状态可以使儿童更容易在自己和他人的心理状态与抽象的心理状态的词汇之间建立联系,更好地理解与自我相关的心理状态和情绪状态。
所以反推过来,当父母表现出较少地与孩子就心理状态进行交谈时,孩子心理理论(即通过他人的行为理解他人背后的原因和目的)的能力则较差。
如果你的孩子情绪脆弱、易崩溃,很可能是心理理论能力发展较差,因为他们不理解自己的情绪从何而来,所以每当面对突如其来的强烈情绪(如焦虑、恐惧、愤怒、烦闷)时不知道发生了什么自己变成这样,更加不知道如何去处理自己的情绪。
其次就是家庭教育的问题,或许每个孩子先天在生理上就奠定了整体气质的基调,但总得来说,后天环境的影响更能塑造一个孩子的社会性格。
02
作为家长我们能做些什么?
很多家长被孩子的情绪问题伤透了脑筋,
讲道理他听不进去,
冷处理呢哭得更厉害了,
妥协吧又怕惯坏了孩子,
常常抱怨孩子太难带。
但我们没有意识到的是,孩子发脾气控制不好情绪,大多时候是父母没有在平时正确地引导孩子处理自己的情绪。
儿童心理学家麦克纳马拉博士说过:
“让孩子将脾气发完,而不要试图阻止孩子发脾气。”
“发脾气本身是无害的,阻止发脾气才是。”
除了上述所说,日常多跟孩子谈论心理状态和感受,我们还可以在孩子情绪来临的时候先抱一抱他,或者抚摸、触碰他,通过这些行为给孩子传递“妈妈是在乎我的”这个信号,先对他们的情绪表示接纳和认可。
然后等孩子将脾气发完后,我们再去尝试调整他们对这件事情的认知,引导他们学会正确管理情绪的方式是怎样的。
比如,当孩子发脾气乱扔东西时,我们可以上前蹲下来问他:
“你扔玩具妈妈会以为你不喜欢这些玩具了,是不是发生了什么事情?你跟妈妈说一说好吗?”
引导孩子正确表达出自己的真正诉求,让他们明白可以发脾气,但是不可以伤害自己和他人,拿玩具出气也不是解决情绪的最好方式。
有时候我们给多一点点爱和理解,他们便会长成完全不一样的孩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