孩子青春期叛逆?这里有一份适合「中国父母」体质的应对说明书

吕晓蔚医生 发布于2023-05-25 16:40 阅读量285

本文由吕晓蔚原创


当孩子处于青春期时,很多家庭关系可以用“水火不相容”来形容,孩子和父母轻则互不理解、拒绝交谈,重则大打出手、离家出走。



青春期的亲子关系有一种常见的矛盾:很多家长总是有一种执着,那就是改变孩子,而孩子也有自己的执着,那就是改变家长的“执着”。


其实在心理咨询师的眼中,很多来咨询的家长在说到自己孩子的问题的时候,那些问题根本不是“问题”,只是家长擅自给孩子下的定义。


当我们换种视角看待时,那些“问题”不仅无需扼杀,更应该寻求某种方式让这个“问题”以利大于弊的方式存在于孩子身上,成为孩子的个人特质并保留下去。


相信很多家长都想问,为什么我的孩子小时候都很乖很听话,在某个时间节点后突然开始“叛逆”了?


01

为什么孩子突然叛逆?



心理学家埃里克森对于人的一生发展有过著名的八阶段理论,这其中每个阶段都有对应的主要矛盾,如果某一阶段的主要矛盾没有在相应的时间里得到解决,那么就会以一种破坏性的方式延续到下一个阶段,从而影响整个人生的发展。


他提到,青春期的孩子的主要矛盾是自我同一性的建立与角色混乱之间的矛盾,这个阶段是人的一生中最困难的时期。


他们刚脱离了幼时的稚嫩,但却还不具有进入成人社会的条件和心智,他们困惑于“自己是谁”这个问题,如果能够想明白,则会顺利进入下一阶段——成年早期,可惜的是,很多孩子直到长大成人后仍在这个问题上来回打转。


这个时期的孩子,自我意识开始萌芽,已经产生了对权威和社会既有规则的警惕意识,开始怀疑家长和老师的话语的正确性。


他们急需一个“全能神”一样的人来帮助他们解决困惑对抗家长和老师,所以我们会发现青春期的孩子一边对抗着家长、老师这样的权威式人物,一边崇拜着某个完美的“偶像”、某种宏大的主义等“人造神”


一方面因为他们仍未脱离非黑即白、二元对立的思维模式,这是由他们的生理发展和心理发展速度决定的,无需过多责怪;


另一方面也是因为他们感受到老师和家长并没有给予他们真正的尊重,旧神在心中跌落了,自然需要寻找一个新的神来取代。


当他们跟家长对着干的时候,并不代表他们不爱爸爸妈妈,我们要知道他们只是没有相应的应对经验。


在自己的身体和心理都急速变化的时期,家长都不一定能迅速反应过来跟上他们的脚步,他们对于自身的力量也自然无法随心所欲地控制好,所以有时候他们的行为和语言在成人看来会觉得奇怪、激烈甚至滑稽。


02

作为家长我们到底该怎么做呢?



1. 家庭是一个系统


家庭不是孩子和爸爸妈妈的简单相加,而是一个互相影响的完整有机体。


如果一个孩子出了某种“心理问题”,这个系统中的其他环节也一定脱不了干系,说到这并不是要治父母的罪,而是希望作为父母能有一个共识,即在孩子出现问题的时候,我们先不要假设一定是孩子“手机玩多了”、“在学校谈恋爱了”等等这种浅显的原因,这种假设常给孩子一种逃避自己责任的嫌疑,要知道,一定是先有“心理问题”,再有这些外显的行为表现。


理解了这点后,工作就好做许多了,因为起码有了一个共识——孩子的问题并不是孩子自己的问题,而是一个家庭需要共同去面对和解决的问题,这其中缺少了哪一方都无法顺利进行下去。


2. 不要试图去“管教”或者“约束”孩子


而是要转动你全部的脑筋去理解他们,教导他们,如果以自己目前的智慧理解不了他们,那就去看书、听课、做心理咨询等等。


总之,作为家长在孩子的成长过程中就算起不到一个助推他们更好地进入真实世界的作用,也不要去阻碍他们的自我表达和人格发展。


毕竟在面对一个不确定性极大的世界时,成年人会选择改变自己的行为以适应环境,而孩子们却会选择改变自己的整个性格听起来很悲伤,所以我们应该尽可能为孩子创造一个自由发展的空间,而不是拿成人社会的法则来恐吓孩子。


3. 明确自己的培养目标


建议家长在教育和引导孩子之前先问自己一个问题——我希望孩子长成什么样的人?


先确认好长期目标,明确教育的重点应在于帮助孩子发展出一个积极的有利于适应社会的性格特征,这不是说要把天生内向的孩子塑造成一个外向者,而是引导孩子学会尊重自己和他人,培养责任感和自我调节的能力。


心理学家戴安娜·鲍姆林德总结出了四种主要的教养方式——权威型、专制型、溺爱型、冷漠型。不同的教养方式会培养出来不同的孩子,其中,权威型被认为是最健康最有利孩子人格发展的教养方式。






权威型教养方式是指家长在孩子心目中有权威,但这是建立在对孩子的尊重和理解上,而不是控制和惩罚上。他们会给孩子提出合理的要求,设立适当的目标,并对孩子的行为进行适当的限制。与此同时,他们会表现出对孩子的爱,并认真听取孩子的想法。这种教养方式的特点虽然严格但是民主。在这种教养方式下长大的孩子,有很强的自信和较好的自我控制能力,并且会比较乐观、积极。


有了常识和目标,接下来就是具体该怎么做了,这里有几点小建议:


(1)张弛有度,设定边界


给予孩子一定自主权和灵活性,但同时不能完全放弃家长的权力和边界,给孩子自主权可以获得他们的认可和信任,设定边界是为了在关键时候做出正确引导;


(2)给予孩子支持和帮助


当孩子无法靠自己独立去做某件事或者得到某样东西时,家长可以适当地给予支持,不管是物质上、精神上还是方法论上,这是在告诉孩子:我们爱你,所以愿意无条件为你提供任何帮助。


(3)身体力行地培养孩子的责任感


责任感不是你告诉孩子他要有他就会自发地形成,而是通过自己的榜样作用来让孩子看见一个真正具有责任感的人会有什么样的行为表现,当他从一个具有责任感的父母身上受益时,他会无师自通般地仿照父母的做法去认真对待自己和他人。



写在最后,


“叛逆”是孩子在表达自己的诉求,当他们在“叛逆”时,他们一定也不好受,可能他们正在承受的压力比父母想象中要大很多。



如果您觉得自己的孩子正处在非常叛逆的时期,并且行为已经升级到您可控的范围外,请在必要时寻求专业人士的帮助,在咨询师的引导下跟孩子一起学习如何搞懂行为背后的原因,以及如何正确表达自己的爱和关心。


挂号.gif


相关疾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