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家孩子真的应该好好管管了,上课不认真听讲也就算了,还破坏课堂秩序,影响其他同学听课,反正我们老师是拿他没办法了!”
这是孩子这学期第三次被老师请家长了。
作为孩子母亲,我感觉自己有一种深深的挫败感。
明明孩子从小被周围人喜欢,
活泼可爱,聪明伶俐,
怎么就突然间表现这么糟糕呢?
回到家后,我很想将这种挫败感发泄在孩子身上,但是我知道,打骂只会将事情推向更难处理的后果,孩子在这个过程中可能也会遭受二次伤害。
于是,我想通过自己学习如何教育培养孩子来改进方法措施,希望能够找到一条有效的途径来解决孩子在学校的行为表现问题。
可不等我探索出有效的方法,隔天就再次接到学校的老师电话:
“小雷妈妈,请下午务必到学校来一趟,小雷(化名)今天和其他同学打架了,并且那名同学还受了伤!”
消息犹如五雷轰顶。
瞬间我压抑已久的情绪喷薄而出,我火急火燎的赶往学校,不等老师开口,就直接拿出一条事先准备好的棍子抽在了小雷背上,边打还边骂:
“我看你还捣蛋,居然打同学,我也让你尝尝被打的滋味!”
老师见状拉开了我,郑重其事的说道:
“要不,你带小雷去看看病吧,说不定他可能患了多动症!”
“什么?我家孩子有多动症???”
老师的一番话犹如当头一棒让我瞬间清醒,看着眼前满脸畏惧,眼角还挂着泪珠的孩子。
我的心也一下子软了下来,母爱的本能让我在发作的情绪状态中有了一丝清明。
于是,我开始带着孩子辗转于各家医院,但多家医院最终给出的结果都是:
孩子注意力整体良好,在某些方面,注意力表现优异,不符合注意力缺陷多动障碍(即多动症)诊断标准。
我仍然不死心,仿佛认定了老师的判断就是必然结果一样。
带着孩子前往更好的省城医院进行诊断,但结果仍然是正常的。
于是,我将诊断结果反馈给老师,但老师坚持认为孩子应该存在某些方面的问题,否则不会反反复复地犯同样的错。
吕晓蔚老师分享:
故事到这里似乎就成了一个无解的难题:
老师认为孩子存在某种问题
↓
医院诊断孩子没有多动症
↓
母亲将挫败感发泄到孩子身上
↓
孩子在学校的行为表现越来越糟糕
很多时候,我们在养育孩子过程中会遇到类似的恶性循环,找不到解决办法,就只能破罐子破摔。
但实际上,我们仍然可以有其他选择,这种选择就隐藏在来访者与心理咨询师的对话之中。
孩子坐在我身边“安安静静”地写着作业,但他的眼角还挂着泪珠,手心上也残余着刚刚被打留下的红印子,这已经是孩子回家反思式停课学习的第四天。
正当我心情稍微平复一点,就听到客厅里有人走了过来,卧室门打开的一瞬间,我和孩子他爸四目相对,还未等我开口解释,他便率先发难了:
“怎么今天又没去上课?!都是你平时娇养惯了,现在连学都不想上了!”
本就郁结了一堆怨气的我,直接站起身来就和孩子他爸争执起来:
“我就没见你认真教过他,现在还怨我了?你这个当爸的也没见着有多大出息!”
我气冲冲地抱着枕头走出了卧室,委屈、挫败和无助感裹挟着压抑许久的情绪,终于变成眼泪挥洒出来。
那一刻,我感觉自己陷入了无尽的深渊,整个人麻木地躺在书房的小床上。
曾经引以为傲的儿子小雷,现在成了老师口中“有病的孩子”,而老公更是将这种挫败感完完全全地推到了我的身上。
我的脑海中只盘旋着一个念头:
“是的,我太失败了,我就是一个无能的妈妈!”
带着这样的愤怒,随手发了一条朋友圈。
lin哒
1分钟前
死了算了!!!
点赞
评论
吕晓蔚老师分享:
一个关于孩子在学校行为表现的问题,逐渐演变成一个家庭系统的灾难。
孩子被停学
↓
孩子爸爸的埋怨
↓
母亲的抑郁失落
↓
最终又反馈到了孩子身上
成为了这个家庭系统中的恶性循环。如果我们没有及时处理干预,对整个家庭系统的破坏影响是很大的。
因此,我们需要寻求专业心理咨询师的帮助,引导我们走出这样的恶性循环,激活家庭系统中的良性发展动力。
我重新认识了孩子和自己。
按照这样的发展,我能想象到,
孩子带着这样的“问题”,未来会变成什么样子?
在孩子“问题”的催化下,我和老公的关系又会变成什么样子?
一切似乎都已经定格在这个画面,无能为力却又束手无策,一种令人窒息的感受笼罩着我。
我躺在床上,闭上眼睛的那一刻,眼泪就顺着眼角涌了出来,而内心仿佛坠入了一个深不见底的黑洞之中,一直下坠着…
突然之间,手机铃声响了,我从失神的状态中惊醒过来,我条件反射般按了手机接听键,就听到手机那头焦急的声音:
“小琳(化名),你还好吗?看到你发的朋友圈状态了,发生了什么事吗?能和我说说吗?”
一句朋友关怀的话语瞬间让我破防。
一直以来,我想要抗下所有的事情,总是认为自己可以处理解决一切问题,可当问题得不到解决,爱人又“看不见”自己的努力时,内心的无助和绝望就将我死死困在了囚笼之中。
我甚至忘记了自己还有那么多的好友闺蜜可以倾诉。
于是,我将自己面临的困境一五一十地向她吐露,原以为,她能给与我的是安慰和鼓励,安抚我的情绪,没成想,她却说:
“如果我们不将问题放在个体身上,而是从系统的视角出发,是不是能够找到一些不一样的思路?”
还未等我作出反应,她又说到:
“这样吧,我给你引荐一位心理咨询师,她很擅长做这方面的咨询。”
对于这位闺蜜的建议,我还是非常欣然接受采纳的,因为上大学时,她的专业就是心理学,只不过毕业以后,她进了体制,从事了其他领域的工作,不过相比我这个外行,她的建议仍然对我有很大的帮助。
后来,我带着孩子、老公一起坐进了心理咨询室。
通过数次的交谈,沟通,我终于意识到,我们每个家庭成员和这个家庭系统之间的关系,任何一个成员所遭遇的困境,都可能在这个系统中得到放大或者解决,关键在于这个系统是如何运作。
作为母亲,
我被卷入了孩子教育问题的挫败中。
作为孩子父亲,
因为工作压力,无法理解和看见母亲在面对孩子问题时的努力,也没有精力来承接和面对孩子的教育问题。
作为孩子自己,
因为父母陷入了负面情绪之中,反过来又给孩子制造更多的焦虑不安,进一步加剧了孩子的行为“问题”。
而孩子本身其实并没有存在所谓的“多动症”。
在咨询老师的引导下,孩子终于说出了内心的想法:
因为被老师多次批评之后,感觉自己被老师“针对”,因此越是想要通过“问题行为”来反抗老师的“针对”行为,孩子和老师的互动模式之间也进入了一个恶性循环。
后来,我在咨询中慢慢找回了自己,恢复了情绪状态,并逐渐有心思精力和老师进行面对面的沟通。
在一家人的共同的努力下,终于帮助孩子走出了“问题行为”的循环,帮助孩子学会了如何正确合理面对老师和同学们。
周一下午六点多,孩子老师又打来电话,我有些紧张的接了起来,只听电话那头,老师愉悦的说道:
“小雷妈妈,孩子现在上课表现很好,他现在终于做到啦!”
-END-
争渡心理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