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言是我们日常生活中不可缺少的与外界沟通联系的工具之一。
从出生开始,孩子就会聆听人们发出的各种声音并观察人们如何相互交流,从中获取语言信息。
语言培养从最简单的"妈妈“、"爸爸”...称呼词开始。
而到了1岁半-3岁阶段,孩子进入了语言发展的关键期,能够接收外界大量的信息储存在大脑进行学习与模仿。
这就需要父母进行干预性进行磨耳朵培养,让宝宝学习从模仿开始学习语言。
01
影响宝宝说话的原因有哪些?
可能都是下面这些你不以为意的小事
无论是电视还是手机,与宝宝都没有交流,只是被动灌输的语言模式。
而且电视节目里充斥了大量的不规范语言,如果经常把宝宝扔给电视,就容易阻碍他的语言发展。
很多宝妈都会担心宝宝嚼不烂、不好消化,而让宝宝总吃过于软烂的食物,却不知道这样做,会影响孩子的口腔肌肉发育!
口腔肌肉得不到锻炼,就会导致宝宝发音不标准、口吃。因为辅食过软过细造成宝宝语言发育缓慢的实例可不在少数。
宝宝指着桌子一“嗯”,妈妈马上就知道ta要喝水;宝宝指着冰箱一“啊”,家长就知道Ta要吃苹果;宝宝一句“嗯啊”家长就能立刻理解,并满足宝宝的需求。
让Ta觉得沟通根本就不需要说话,这种“心有灵犀”非常不利于宝宝的语言发育。
其实,平时有意“为难”一下宝宝,反而能增加他表达的欲望。
例如:2岁以后,当他指着某处大叫时,你要假装听不懂的样子,然后告诉他喊叫并不能让妈妈明白你要什么,然后问他你是要碗?筷子?还是勺子呢?当宝宝清楚表达自己要勺时,你再给他。
有些家长说话速度太快,没有给宝宝一个充足的反应时间,无法让他完成“听到→理解→回答”,这样宝宝会很难接收到有效信息。
当宝宝下意识地追着你说的内容去听,这时候他的大脑和语言无法同步,就有可能会导致口吃或不爱说话。
小盆友、酱紫、你造吗、妹纸……吃肉肉、睡觉觉、喝水水……这些网络用语和叠词,都在影响着宝宝的语言发育和对事物的理解。
在和宝宝对话时,对事物描述清晰准确:例如你教宝宝说汽车时,应该是细化到小轿车、公交车、自行车、摩托车,而不是“车车”!
孩子在学习语言的过程中,肯定有吐字不清晰,甚至沾染了其他口音和错误发音的地方。
这个时候不要模仿、更不要嘲笑他,你只要用正确的发音重复一遍他的话就可以了。
敏感又有聪慧的小家伙并不需要很长时间,就可以在你若无其事的影响下,学习到正确的吐字发音。
02
多和宝宝做下面几件事,有助于语言发育
注意!我们可不是鼓励你成为絮絮叨叨的唐僧。你需要做的,是把日常生活中发生的每一件事情,通过清晰准确、生动形象的表达告诉给孩子。
比如,当孩子坐在澡盆里洗澡的时候,你可以不停地对孩子讲:“小肚皮上是不是觉得温温的?”“看看小手指的指肚,泡在水里的时间长了,都起了小皱褶。”
总之,运用你的经验和所有感官,帮助孩子增加体验,并且学会如何描述。
歌曲是孩子们接受和掌握语言的最佳形式,他们在学会旋律的同时,自然而然就记住了歌词。
所以,每天安排一些时间,和孩子一起听歌、唱歌。唱的过程中,你可以配合上相应的手势,帮助孩子理解歌词的意思。
好的绘本故事,不单能够教给孩子勇敢、诚实、勤劳和爱,同时也是一个非常好的语言学习课堂。
而且,对于不善于言辞的父母来说,讲故事是教给孩子良好表达方式的捷径之一。
多带孩子出去玩,去动物园、海洋馆、博物馆。这些地方不仅仅是帮助孩子多认识些动物、植物和星星那么简单,他可以拓宽孩子的知识面,进而激发孩子的求知欲,是增加孩子词汇量的好机会。
能够让孩子从心底里发起好学的关键,就是激发出孩子的求知潜能,所以多带孩子接触外界,多见世面,绝对是有好处的。
从19个月开始,宝宝掌握新词汇的速度加快,平均每个月25个新词,就是所谓的词汇爆炸期。
这时的宝宝可是很爱“偷听”大人聊天的,大人说什么,他就学什么,如果你不想宝宝满口方言、口头禅,甚至脏话,那么作为家长的你就一定要时刻注意自己的措辞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