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来,我国慢性胃炎的患病率在胃镜检查患者中占据了高达8-9成的比例,这一数字表明,几乎每个人都有可能受到这种“疾病”的困扰,即便是那些平时看似健康、没有胃病症状的人群,也难以幸免。
那么,慢性胃炎究竟是什么呢?简而言之,慢性胃炎是一种由多种因素导致的胃粘膜慢性炎症病变。值得注意的是,根据临床统计数据,男性相较于女性更容易罹患此病。
哪些人群容易患胃病?
容易患胃病的人群主要包括以下几类:
1、生活饮食不规律的人:比如经常暴饮暴食、不按时进餐、过度节食减肥,或过度食用辛辣刺激、油腻、生冷性食物,这些都会给胃带来很大的负担,容易引发胃病。
2、运动量较少的人:长时间缺乏运动会导致胃肠道的蠕动功能减慢,胃液的分泌也会减少,容易出现胃胀、食欲不振等消化不良症状。
3、经常饮酒的人:酒精会刺激胃酸分泌,损伤胃黏膜,长期饮酒容易引起胃炎、消化性溃疡等胃部疾病。
4、工作压力大、精神紧张的人:这些人群往往容易出现胃酸分泌过多,导致胃部不适,长期如此容易引发胃病。
5、有不良饮食习惯的人:比如餐后马上进行剧烈运动,或者吃饱后立即睡觉,这些习惯都可能影响消化功能,导致胃病。
6、忽视胃部症状的人:有些人对胃部隐痛、腹胀等症状很不重视,能忍就忍、能拖就拖,这样可能会让病情恶化,导致更严重的胃病。
7、有遗传因素或基础疾病的人:比如有家族胃病史,或者患有慢性萎缩性胃炎、肠上皮化生、异型增生等疾病的人,患胃病的风险也会增加。
什么是慢性胃炎?
慢性胃炎系指不同病因引起的各种慢性胃黏膜炎性病变,是一种常见病,常见的慢性胃炎类型包括慢性浅表性胃炎、慢性糜烂性胃炎和慢性萎缩性胃炎。其中,慢性萎缩性胃炎患者可能会出现胃黏膜肠上皮化生,常累及贲门,伴有G细胞丧失和胃泌素分泌减少,也可能累及胃体,伴有泌酸腺的丧失,导致胃酸、胃蛋白酶和内源性因子的减少。
慢性胃炎的症状主要包括上腹部不适或疼痛、饱胀感、恶心、反酸、嗳气等消化不良症状,以及食欲缺乏、胃胀、胃痛、呕吐等。其中,慢性萎缩性胃炎患者还可能出现消瘦、贫血、消化不良、腹泻等表现。有些患者还可能出现恶心、呕吐、食欲减退等症状,特别是在吃了油腻食物后,症状会更加明显。有些患者还可能出现口腔异味、口苦、喉咙发堵等症状。
慢性胃炎用不用治疗?
胃肠专家强烈建议:慢性胃炎病史患者务必第一时间前往医院就诊,早期诊断与治疗是防止病情恶化的关键。
同时,对于中老年人群,无论过去是否有胃肠疾病史,都应定期进行胃镜检查和专业体检,每年都不应例外。
治疗慢性胃肠炎“调养尤为关键”,因此,在治疗过程中务必遵循专科医师的指导,科学用药,切勿擅自医治或随意服药。这样的做法不仅无法恢复健康,反而可能加重胃肠疾病,造成不必要的损失。
此外,患者日常应调整好饮食,三餐规律,并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这对于胃肠健康至关重要。
如果您当前正受到胃肠疾病的困扰,请避免自行盲目用药,务必前往专业医院就诊,寻求科学有效的医疗帮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