抑郁症的治疗
No.
案例1
不是每个来诊的患者,医生都会建议药物治疗。门诊医生会经过细致的病史了解、精神检查、系统评估,澄清疾病的严重程度、风险程度等,通常中度、重度患者或风险较高时才会建议药物治疗,甚至住院治疗。
抑郁症病理机制中很重要的一条为脑内神经递质水平的改变,这些改变在短期内很难通过心理治疗、自己积极调整或其他方式得到改善。而抗抑郁药能帮助患者迅速补充或者调节,使神经递质水平达到正常,从而恢复正常的情绪状态。
No.
案例2
抗抑郁药有话说:
某些药物会使人食欲显著增加,尤其在患者本人不注意控制饮食及适度运动的时候,难免会导致体重的增加。客观来讲,这是药物和患者本人生活方式不良共同作用的后果。
门诊医生在选用抗抑郁药的时候,会充分评估患者的病情特点及需求,对关注体重的患者,通常会选择对食欲影响小的药物——毕竟不是每种抗抑郁药都会使食欲明显增加,并嘱咐患者健康饮食、适度运动,避免显著的体重增加。
No.
案例3
抗抑郁药有话说:
首先想和大家明确,通常抑郁症患者临床表现为情绪低落、兴趣减退、精力体力下降、思维迟缓、注意力下降、记忆力减退、无法完成日常的学习和工作。
而抗抑郁药的作用是改善这些症状,不是“吃药把脑子吃坏了”,而是疾病本身给大脑带来这些损害。若长期吃药还有这种体验,需到精神科门诊复诊评估,看是否需要调整剂量或换药,以进一步改善病情。
No.
案例4
“我认为我好了,就不吃药了,但是后来又难受,我又吃几天,总这样反复,我觉得这个药还是没啥用。”
“你为什么不遵医嘱停药呢?用药治疗是需要一段时间的,不能擅自停药,反反复复的吃药停药你觉得你能治好吗?”
所以,抗抑郁药为什么要维持治疗一段时间呢?
抗抑郁药有话说:
首次抑郁发作,抗抑郁药的使用是逐渐加至治疗剂量,病情稳定后,再巩固维持治疗至少约6个月,在医生指导下方可逐渐减药。
首次发作的治疗往往起效快、效果好,因此很多患者会自行停药,这大大增加了复发的风险。复发的治疗往往难度更大,药量可能更高,维持治疗时间通常需要更长。因此,医生往往会苦口婆心的宣教解释,希望患者遵医嘱规范用药,不要做事倍功半的选择。
抗抑郁药治疗不依从的具体后果抗临床转归:
我们恐惧的来源,往往是对未知事物的不确定性。随着大众对抑郁症的认知及接受水平的提升,很多患者已经可以做到及时就诊。但对抗抑郁药的误解,可能会延误治疗的时机。消除误解,及时接受规范化治疗,才能使患者最大获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