抑郁患者看过来,为你解开对抗抑郁药的偏见!

范长河医生 发布于2022-06-13 09:42 阅读量563

本文由范长河原创



抑郁症的治疗

目前主要包括药物治疗和心理治疗,通过判断抑郁症疾病的严重程度选择治疗的方式。


一般轻度的抑郁症,可以首先选择心理治疗,包括认知治疗、行为治疗、精神分析、家庭治疗等。


中、重度抑郁症,比如患者的抑郁症状比较严重,有自杀的想法甚至行为,同时影响了患者的学习、工作、社交甚至日常生活,要应用抗抑郁剂来治疗。


但是很多患者及家属对于药物治疗存在偏见和误解,本文将对几种常见的误解做解答。




No.

案例1


“啊?真的要吃药吗?我觉得自己能扛过去”。重度抑郁伴自杀观念的男孩,用纯真的大眼睛望着我,即使经过了好几回合的battle,他还是坚信自己能扛过去。“我觉得不吃药我也能好”。


所以,为什么你需要吃药呢?


抗抑郁药有话说:

不是每个来诊的患者,医生都会建议药物治疗。门诊医生会经过细致的病史了解、精神检查、系统评估,澄清疾病的严重程度、风险程度等,通常中度、重度患者或风险较高时才会建议药物治疗,甚至住院治疗。


抑郁症病理机制中很重要的一条为脑内神经递质水平的改变,这些改变在短期内很难通过心理治疗、自己积极调整或其他方式得到改善。而抗抑郁药能帮助患者迅速补充或者调节,使神经递质水平达到正常,从而恢复正常的情绪状态。


No.

案例2


“我听网上那些吃药治疗抑郁症的人说,这种药里面都有激素,吃了以后会特别胖,我不想变胖,我不想吃药。”


“你确定变胖是因为吃药吗?跟不运动,饮食不合理没有关系吗?”


抗抑郁药一定会让人发胖吗?


抗抑郁药有话说:

某些药物会使人食欲显著增加,尤其在患者本人不注意控制饮食及适度运动的时候,难免会导致体重的增加。客观来讲,这是药物和患者本人生活方式不良共同作用的后果。


门诊医生在选用抗抑郁药的时候,会充分评估患者的病情特点及需求,对关注体重的患者,通常会选择对食欲影响小的药物——毕竟不是每种抗抑郁药都会使食欲明显增加,并嘱咐患者健康饮食、适度运动,避免显著的体重增加



No.

案例3

“是药三分毒,能不吃就不吃,我怕把脑子吃坏了,万一病治好了,但是人傻了怎么办?”

吃抗抑郁药会把脑子吃坏吗?


抗抑郁药有话说:

首先想和大家明确,通常抑郁症患者临床表现为情绪低落、兴趣减退、精力体力下降、思维迟缓、注意力下降、记忆力减退、无法完成日常的学习和工作。


而抗抑郁药的作用是改善这些症状,不是“吃药把脑子吃坏了”,而是疾病本身给大脑带来这些损害。若长期吃药还有这种体验,需到精神科门诊复诊评估,看是否需要调整剂量或换药,以进一步改善病情。


No.

案例4


“我认为我好了,就不吃药了,但是后来又难受,我又吃几天,总这样反复,我觉得这个药还是没啥用。”


“你为什么不遵医嘱停药呢?用药治疗是需要一段时间的,不能擅自停药,反反复复的吃药停药你觉得你能治好吗?”


所以,抗抑郁药为什么要维持治疗一段时间呢?


抗抑郁药有话说:

首次抑郁发作,抗抑郁药的使用是逐渐加至治疗剂量,病情稳定后,再巩固维持治疗至少约6个月,在医生指导下方可逐渐减药。


首次发作的治疗往往起效快、效果好,因此很多患者会自行停药,这大大增加了复发的风险。复发的治疗往往难度更大,药量可能更高,维持治疗时间通常需要更长。因此,医生往往会苦口婆心的宣教解释,希望患者遵医嘱规范用药,不要做事倍功半的选择。


抗抑郁药治疗不依从的具体后果抗临床转归:


1、复发/复燃风险:不依从者或升高8倍;
2、入院及急诊风险:次数增加,时间延长;
3、症状严重度,应答及缓解率:不依从者症状更重,应答及缓解率更低。


经济学转归:

1、药物费用:不依从者反而更费药钱;
2、诊疗费用:不依从者同样更高;
3、总医疗费用:结果不一;
4、住院费用及门诊费用:无显著差异。


总之,抗抑郁药治疗依从性不佳,不仅复发/复燃比例更高,更易入院及去急诊,症状更重,对治疗应答不佳,而且医药费也可能更高,可谓百害而无一利。



我们恐惧的来源,往往是对未知事物的不确定性。随着大众对抑郁症的认知及接受水平的提升,很多患者已经可以做到及时就诊。但对抗抑郁药的误解,可能会延误治疗的时机。消除误解,及时接受规范化治疗,才能使患者最大获益。


相关疾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