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生!我头晕-啊!

陈培医生 发布于2024-11-12 21:47 阅读量493

本文由陈培原创

你低头伏案工作多久了?

你对着手机刷视频多久了?


图片发自160App


门诊中头晕的患者越来越多!日常生活中有很多人会出现脖子疼、僵硬,恶心头晕,头发沉,天天睡不醒,头昏懵懵、不清醒没精神的情况,这样的表现很可能已经患上了“颈源性眩晕”。


图片发自160App





我国颈源性眩晕发病率日趋增高,严重影响到人们的工作和生活,像老师、白领、学生等长期伏案的工作者。同时由于现在电脑、手机的普及,人们长时间低头玩手机、打游戏,致使颈椎常时间维持一个姿势,导致颈椎椎体移位,最终出现颈源性眩晕,该病近年来有逐渐年轻化的趋势,发生率也在逐年增高,青少年成为了颈源性眩晕的主流人群,学校成为了“重灾区”。

中医认为"上气不足,脑为之不满,耳为之苦鸣,头为之苦倾,目为之眩。"气血虚弱也是引起头晕目眩的一个重要原因。

颈源性眩晕是由于颈枕部急、慢性软组织损伤,椎间关节的退化、变性、钙化、增生、椎体失稳等多种因素引起的椎-基底动脉供血不足,颈交感神经功能亢进,颈部本体感觉紊乱,导致患者以发作性眩晕为主的颈椎病。


图片发自160App


这个病症多与长期伏案工作,坐姿不当,局部受寒等有关。其诱发原因与颈椎活动关联比较大,如突然转头,低头、仰头等动作,或长时间伏案工作后出现。可伴头痛、后枕部闷痛、视物不清、四肢乏力、失眠心悸、耳鸣耳聋、恶心欲呕等症状。

该病多呈发作性,短时间者持续数分钟,长时间者可持续数小时。严重影响患者的生活和工作质量。眩晕发作一般短暂,改变体位后可快速减轻,但是反复发作的椎基底动脉供血不足,就可能发展成脑梗塞,甚至是中枢性前庭系统眩晕。


图片发自160App



天池理筋:点线面的透骨理筋,作为治疗筋伤的首要步骤,在中医骨伤科中占据举足轻重的地位。鉴于筋伤与节错并存的病理特点,我们首先运用理筋手法进行精准治疗。



天池正骨:单椎体的定点定位悬浮复位手法,以恢复筋骨平衡。通过专业的操作,寻找并纠正发生节错的椎体。这一复位过程需在明确诊断的前提下进行,需得到患者的充分配合,手法需刚柔并济,避免使用暴力。


图片发自160App


天池骨针灸:刺骨膜激络法。我们常选取颈部夹脊穴、风池、风府等关键穴位进行施针。这些穴位位于颈部,与眩晕的发生密切相关。通过刺激这些穴位,可以调和气血、疏通经络,进而缓解眩晕症状。

天池的中药调理:针对本病中普遍存在的气血失和现象,我们采取中药内服的方式,旨在恢复气血的平衡与和谐。在治疗过程中,我们倾向于选择那些能够益气升阳的方剂,尤其是以补中益气汤为基础的加减方。


图片发自160App


引起眩晕的病因,多种多样,我们要改变不良的生活习惯和不良颈部姿态,如避免长时间连续低头位工作或看书,提倡间断性颈椎活动。同时要注意颈部保暖,还有每天保证充足的睡眠时间和质量,最后适当锻炼才能积极有效的预防。如有颈项部不适应提前就医。

相关疾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