肩周炎如何治疗?怎样快速止痛?

潘鑫耀医生 发布于2023-12-28 14:21 阅读量507

本文由潘鑫耀原创

肩周炎是怎么定义的?

肩关节周围炎简称肩周炎,也叫关节囊炎、漏肩风、凝肩,因多发生于50岁左右的中年人,又有“五十肩”之称。肩周炎不是独立的疾病,而是由肩关节周围肌肉、肌腱、滑囊和关节囊等软组织的慢性炎症、粘连,引起的以肩关节周围疼痛、活动障碍为主要症状的症候群。

肩周炎的病因?



肩周炎是关节囊及其周围软组织广泛、慢性无菌性炎症,广泛软组织粘连的疾病。任何引起上述炎症病变的因素,都可诱发肩周炎,有以下因素:

1、年龄在50岁左右,肩关节及其周围软组织发生退行性变,软组织退行性变引起肱二头肌长头腱鞘炎、肩峰下滑囊炎和冈上肌腱炎等疾病,这些疾病可诱发肩周炎。

2.肩关节是人体活动范围最大、最灵活、又最不稳定的关节肩关节的稳定主要由关节周围的肌肉、肌腱和韧带维持,因此,当长期肩关节运动时,其周围软组织容易劳损,引起软组织无菌性炎症。

3.肱骨外科颈骨折、肱骨干骨折、肩关节脱位等外伤后肩关节长期固定,未及时练习肩关节活动而引起。

4.风寒、湿可引起和加重肩关节周围软组织无菌性炎症。

5.颈椎病、颈神经根受到刺激以及心脏、肺脏等内脏病变引 起肩部感应痛。 

6.高血压症及代谢性疾病。

7.交感神经过度紧张者。

以上都是致病因素。实际上多数患者是由以上各种综合原因而发病。



肩周炎的症状?



开始为肩部疼痛,多半是肱二头肌长头腱鞘炎或肩峰下滑囊炎。随病情进展,肩部疼痛加重,肩关节活动受限。

肩部疼痛的特点是钝痛,疼痛可局限于肩部,也可有放射痛,向后放射到后头部、肩胛骨区,向前放射到胸部,向下放射到三角肌、三头肌、二头肌及前臂,还可放射到腕部和手指。患因过度活动,可引起剧烈疼痛,疼痛可影响睡眠。该病多发于50岁左右,40岁以下少见,女性多于男性(为3:1),左侧多于右侧,也有少数病例双侧同时发病,但在同一肩关节很少重复两次发病。

肩周炎鉴别诊断一般要考虑哪些相类似疾病?

1.颈椎病

1)颈椎病病变在颈椎,肩周炎病变在肩关节及其周围软组织。

(2)颈病的疼痛与颈神经根的分布一致,而肩周炎的疼痛与神经的分布不一致。

(3)颈椎病颈椎活动受限,而肩周炎肩关节活动受限。

(4)二头肌长头肌腱试验,屈肘90°前臂旋前位,患者用力旋后结节间沟处疼痛为阳性。肩周炎为阳性,颈椎病为阴性。

(5)肩周炎肩关节造影关节囊缩小,颈椎病(神经根型)关节囊无此变化。颈椎病X线片显示滑膜关节和椎间隙变窄,颈椎生理前凸消失。受累的椎间隙变窄,相邻的两个椎体的前缘和后缘有唇样增生。CT或 MRI 显示椎管狭窄,椎间孔缩小或椎间盘退变、膨出或突出,压迫神经根。

2.肱二头肌长头腱鞘炎

(1)肱二头肌长头腱鞘炎肩部疼痛部位在前方,也可向三角肌或上臂放射,而肩周炎疼痛范围比广泛。

(2)二头肌长头鞘炎,压痛点在结节间沟内的肌腱及腱鞘处;而肩周炎压痛比较广泛,如肩峰下、喙突下、结节间沟及肱骨大小结节等处。

(3)肱二头肌长头鞘炎多数患者肩关节活动无受限,少数病人肩关节上举及旋转受限。

(4)肩周炎肩关节造影显示肩关节囊缩小,而肱二头肌长头腱鞘炎肩关节囊无改变。

3.肩峰下滑囊炎

(1)有外伤史,多为青年人。

(2)肩部疼痛主要在肩峰部、肩峰下有压痛,当肩关节外展超过120°时,滑囊移至肩峰下,原压痛点消失。

(3)肩关节前部明显肿胀,三角肌前缘处向外突出呈哑铃形。从三角肌后缘 处加压时,三角肌前部膨出,反之亦然。

4.冈上肌腱炎

(1)肩部疼痛在外侧,三角肌附着点和冈上肌止点处,可向肩部附近放射。

(2)上臂外展60°时,肩部开始疼痛,当上臂外展上举至120°以后疼痛消失,60 °-120°为疼痛弧,上臂由外展上举放下时,在120°-60°又出现疼痛。

(3)当冈上肌腱发生钙化时,肩部疼痛加重,冈上肌腱钙化,X线片可见冈上肌腱有钙化阴影,称钙化性冈上肌腱炎。

5.肩袖损伤

(1)肩袖损伤多发生在肌腱止点处,尤其是冈上肌止点处。

(2)中、老年有轻微外伤史,青年人有明显外伤史。

(3)受伤时可听到肩部有响声,肩顶部剧痛6-12h疼痛最剧烈。

(4)上臂外展上举60°-120°有疼痛弧,上臂由外展上举放下时,在120°-60又出现疼痛。(5)肩关节被动活动不受限。

(6)肩关节造影显示肩峰下滑囊炎与关节腔相通。诊断肩袖完全性损伤。

肩周炎的中医西医的治疗方法?

中医治疗肩周炎:

肩周炎虽可以自愈,但病程长,且痛苦大。早期治疗可减少痛苦,缩短病期。

1.一般治疗口服消炎镇痛药及活血化淤中草药,外用涂擦剂、贴敷剂、热及理疗、按摩等。适用于轻型及病程早期病例,或作为其他疗法的辅助方法。急性发病期,肩关节制动休息。

2.针灸疗法一般根据去风寒,调经络的理论可选取同侧条口穴深刺透承山穴,不留针,平补平泻手法。对病情顽固者,可针刺膏肓穴。在胸棘突下旁开3寸,能收到较好的效果。

3.小针刀疗法 于压痛明显之滑囊、腱鞘、肌肉紧张及肌筋膜粘连等处,施以小针刀治疗,可在痛点阻滞后,退针时阻滞皮内形成皮丘,经皮丘刺入针刀,达病变组织,剥离松解粘连 ,切割瘢痕,切碎钙化块等,可收到立竿见影的效果,但只限于病灶局限者。

4.辩证论治,内服中药。



西医治疗肩周炎:

常用的口服药物为非甾体抗炎药,包括布洛芬缓释胶囊、美洛昔康、塞来昔布等,起效迅速,能减轻组织炎症、肿胀,以缓解疼痛改善肩部疼痛及肩部活动功能。

物理治疗:可选用电疗、磁疗、超声波等仪器进行局部理疗,温筋通络,缓解肌肉痉挛,消除病症。

















肩周炎我的治疗方法?



1.明确诊断,分清主要是哪些经络,哪些肌肉的问题,辩证寒热湿瘀。

2.治疗方法:针灸,釰针,理筋,艾灸,中药膏贴外敷。针灸以近端远端取穴配合运动疗法为主;釰针以松解肩颈部局部粘连的肌肉为主;理筋主要针对颈项部以及肩部肌群,重点在斜方肌、冈上肌、冈下肌、大小圆肌、肱二头肌、肱三头肌、三角肌等肩部肌群及前侧胸锁乳突肌及胸大肌胸小肌;艾灸要辩证进行,局部为主;中药膏贴外敷肩部的痛点。

3.嘱咐患者治疗与功能训练相互结合,配合脊柱三部功法,促进炎症的吸收的和肩部活动度的锻炼。





肩周炎的自我保健?



日常

该病的日常生活管理重在适当进行锻炼(包括做肩关节保健操,自我按摩,关节功能锻炼等),注意患肢保暖、避免患肢提重物及肩关节长期固定姿势等。

日常生活管理

1.肩部防寒保暖:肌肉也会“热胀冷缩”。冬季早晚出门时,要注意肩颈部保暖;夏天开空调时,也要注意不让冷气直接吹向肩颈部位。

2.纠正不良姿势:正确坐姿及站姿可以减轻肩颈部负担。在日常生活中应挺胸、直背,维持正确的弧度,让身体处于健康、舒服的状态。

3.睡觉时避免侧睡压到患侧肩部。

4.需要注意不要保持同一个姿势太久,以防给肌肉造成较大负担,建议每隔1-2h至少改变一次姿势、活动下身体。

健康的生活方式

规律作息,不熬夜;戒烟限酒;长期坚持适度体育锻炼等。



病案分享



【姓名】:Tan Chee How陈先生,男,54岁

【初诊】:2022.09.18

【主诉】:右侧肩部僵硬不适半年余。

【现病史】:半年前无明显诱因出现右侧肩部僵硬疼痛,时有夜间痛醒的现象,休息近半年来未见明显缓解,近期肩部僵硬疼痛加重来诊。平素久坐办公,运动不多,以慢跑和骑自行车为主,一周1-2次。平素颈肩及腰背部时有酸困不适,纳眠可,二便调,舌淡苔薄,舌边齿痕,脉弦紧。

【既往史】:轻度脂肪肝

【体格检查】:

1.形体匀称,四肢脊柱关节未见畸形水肿发绀。 

2.颈部活动无明显受限,右侧下颈段触及条索样筋结, 

3.右侧肩部活动受限,主动被动皆受限,上举背伸皆受限,三角肌、斜方肌及大小圆肌肌张力大。 

4.腰部活动无明显受限,腰三横突间压痛,竖脊肌肌张力增大。 

5.臂丛牵拉试验(-),霍夫曼征(-),直腿抬高试验(-),四字实验(-)。

【诊断】

病名:肩痹

证型:气滞血瘀

西医诊断:肩周炎

【诊断思路】患者54岁,平素工作久坐,半年前无明显诱因出现右侧肩部疼痛,夜间痛剧,时有痛不能寐的现象,后出现肩部冰凉及僵硬感,主动活动时疼痛剧烈。来诊时体格检查右侧肩部活动受限,主动被动皆受限,上举背伸皆受限,无明显疼痛弧,三角肌、斜方肌及大小圆肌肌张力大,三角肌触痛较明显。符合肩周炎的诊断要点,即诊断为肩周炎。

【治疗思路】以理筋和针灸、釰针松解肩颈部肌群,外敷天池派伸骨贴膏缓解局部疼痛症状,治疗后通过锻炼脊柱三部功法,恢复肩关节活动度及促进局部炎症的吸收。

【疗程规划】天池理筋加针刺、釰针松解颈肩部肌群3-10次,隔天一次,天池派伸骨贴膏5包15贴,每晚睡前一贴。

【治疗经过】

自述3次治疗后自觉肩部疼痛症状缓解近50%,

治疗5次治疗后自觉肩部疼痛症状缓解超过60-70%,肩部被动活动时疼痛缓解近3成。

经10次治疗后自觉肩部疼痛症状缓解超过80%,肩部活动时疼痛基本消失,背伸时偶有肩前侧三角肌前束处牵扯痛,对治疗效果较为满意。

【医嘱】:

1.颈肩腰背部应避免风扇空调直吹,以防风、寒、湿邪侵入加重不适。

2.规律生活饮食作息,避免熬夜晚睡,适度运动,劳逸结合,保持心情舒畅。

3.建议一周1-2次理筋按摩及针灸松解,有助于颈肩部炎症的进一步吸收,促进肩部功能的恢复。

4.按医生及视频教授您的脊柱三部功法,坚持锻炼,促进炎症的吸收,提高肩关节活动度及稳定性。

相关疾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