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医运动观

潘鑫耀医生 发布于2021-07-27 10:21 阅读量6973

本文转载自五味子医生

这几天东京奥运正在如火如荼举行,所以今天我们也来谈谈运动。一提到运动,许多人第一反应是跑步,确实跑步是一个既经济实惠,又能随时随地进行的运动。但我国古代好像很少有人靠跑步来运动,是古人都不爱运动吗?不是的,古代前贤也是很赞成运动的, 前贤有云:“流水不腐,户枢不蠹”。从中医来看,阳气为生命之本,运动可升阳,阳气升发,则生命力自然旺盛。药王孙思邈也认为,运动能使“百病除行,补益延年,眼明轻健,不复疲乏”。为了更健康,更长寿,那么中医有什么样的运动观呢?

运动要适度。孙思邈曾说过,“养性之道,常欲小劳,但莫大疲及强所不能堪耳。且流水不腐,户枢不蠹,以其运动故也”。意思是运动要有度,过度运动反而会耗伤阳气。阳气为生命的根本,过度耗阳,即是耗损生命。《素问》强调:“五劳所伤:久视伤血,久卧伤气,久坐伤肉,久立伤骨,久行伤筋。”过度运动,即会伤损健康。现代也有很多运动过度损伤肌肉韧带,磨损膝盖,腰椎的。那么什么样才是适度呢?应该如同《伤寒论》所说“遍身漐漐微似有汗者益佳,不可令如水流漓。”微微出一点毛毛汗就可以了,不需要运动到大汗淋漓。

运动要与天地同步。早上和上午的阳气都是最足的,晚上阴气盛。所以可以在早晨跑步,晚上静坐冥想。因此中医认为夜跑和冬泳都是逆反了自然规律。对于一天来说,晚上阳气潜藏;对于一年来年,冬天阳气潜藏,夜晚和冬天运动就人为地扰动了阳气。但是也有人会问,为什么那些夜跑的人及冬泳的人看上去很健康?是运动有益于健康,但每个人体质不同,所以能消耗的阳气也不同,对于大多数人来说,阳气随着年龄是越来越少的。

古代还有一句俗话:饭后百步走,能活九十九。意思是饭后不适合剧烈的大负荷运动,可以做一些缓和的适中的运动,更有助食物的消化代谢。典型的运动方式是散步,但要注意走路速度不宜过快,运动时间也不宜过长,半小时为宜。

古人云:天之三宝日月星,地之三宝水火风,人之三宝精气神。所以中医运动更注重精气神,通过“养精、练气、调神”,达到锻炼身体的目的。养精即通过形体、筋骨关节的运动,使周身经脉畅通,从而营养人的精气;调神是指调意识以养神,要尽量排除杂念,以达到心境宁静状态。正可谓“神气清净,心神得养。练气即通过调呼吸以练气,气行则可推动血运,周流全身。平时可以通过打坐调息,静养安神,疏肝理气,益肝养血,站桩静心,补肾填精,甚至睡眠也可以认为是一种运动形式,都有利于养血藏精。常见的运动方式例如:华佗的五禽戏,汉代出土的导引图,八段锦,太极拳,练武等。

最后讲一下古代皇帝中乾隆是历史上寿命最长的皇帝,曾经活到89岁,而他提倡“运动十法”:齿常叩、 津常咽、鼻常揉、 耳常弹、目常运、面常搓、腹常旋、肛常提、肢常伸、足常摩。

相关疾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