冬病夏治,贴敷小知识大科普

徐丹苹医生 发布于2023-07-06 05:33 阅读量4538

本文由徐丹苹原创

           冬病夏治,贴敷小知识大科普


Q1:贴敷疗法,具体都有哪些?

A:

贴敷疗法是一种遵循中医理论指导,用具有一定刺激性和渗透性的中药加工炮制后,贴敷在特定的穴位或身体部位进行治疗的疗法。广义上的贴敷疗法有我们老百姓熟知的“狗皮膏药”一类的中药硬膏贴敷,也有中药调糊之后涂在身体部位上的中药塌渍疗法。其中我们应用最广泛、最方便快捷的则是穴位贴敷疗法。

穴位贴敷疗法又称冷灸法,它通过特定药物对特定穴位进行刺激,既发挥药物的治疗作用,又发挥穴位的双向调节作用,进而发挥1+1>2的疗效。因为贴敷后穴位也会有类似艾灸后产生的皮肤潮红或红晕的反应,加上我们常在三伏天集中给患者和居民开展“冬病夏治”的穴位贴敷治疗。因此这种“借天时之力”的冷灸法也被我们称之为“天灸”。

我们团队使用的穴位贴敷疗法传承自广东省非物质文化遗产“岭南传统天灸”,是一项历史悠久、用药与制剂成熟、操作规范、机制研究深入的完整的治疗模式。近年来,仅在广东省中医院,每年平均就有近30万人接受岭南传统天灸治疗。而我们团队作为岭南传统天灸的传承基地。最近两年也将这项技术完整地引进并开展了起来。

 

Q2:贴敷疗法能改善哪些疾病症状?如何帮助提高生活质量?

A:

我们传承引进的“岭南传统天灸”从1984年起便在广东省中医院开展大规模临床观察。根据近30年来的观察结果,这种疗法主要适宜的病种包括:1.呼吸系统病症:包括过敏性鼻炎、慢性支气管炎、支气管哮喘、慢性肺气肿、慢性咽炎、虚劳感冒、免疫力下降等病症;2.疼痛类症状:包括颈肩腰腿痛、膝骨关节炎、风湿性关节炎、网球肘,以及胃痛、痛经等内科疼痛病症;3.内科杂病:诸如失眠、慢性肠炎、消化不良、慢性盆腔炎、尿失禁、小儿遗尿、小儿发育迟缓等病症。

最近一两年我们观察到,新冠病毒感染后,人群中普遍存在乏力疲劳、慢性咳喘等后遗症或“长新冠”症状。我们在临床中借鉴岭南传统天灸的治疗思路开展特色灸法及穴位贴敷治疗。也起到很好的改善作用。

我们的岭南传统天灸疗法对于呼吸系统症状以及疼痛类症状改善最为明显,其主要原理包括:1.通过穴位和药物的共同刺激,激活且调整免疫系统的正常功能,从而减少气道过敏反应,缓解肺系症状;2.通过刺激促进了局部肌肉和皮肤的供血,改善了神经和骨骼肌肉的微循环,从而减轻疼痛症状;3.通过促进局部供血,促进脏腑器官新陈代谢,从而减轻内科症状,提高生活质量。

 

Q3:使用贴敷时需要注意哪些事项?

A:

1. 我们贴敷时多选在背部、腰腹部、腿部的穴位贴药,因此建议大家来贴药时尽量选择宽松的衣服,女士贴药时请勿穿连衣裙或连体衣以免操作不便。

2. 贴药时应尽量保持皮肤干燥,贴药期间不宜剧烈运动以免药物脱落。摘药后应可以正常活动但要尽量避免受风受寒,切勿因贪凉对风扇或空调直吹,避免造成“寒邪直中”从而加重原发病症状。

3. 岭南传统天灸的药物对皮肤刺激性较强,因此成年人一般贴药时间以30~60分钟为宜,小孩子的贴药时间根据年轻酌情缩短。2岁以下的婴儿皮肤比较娇嫩,建议谨慎接受贴敷治疗。每个人的贴药时间以自己皮肤能感受和耐受的灼热感为度,避免皮肤灼伤。

4. 因为贴敷药物具有刺激性且药性偏温,因此通常孕妇不推荐进行贴敷治疗,月经期妇女建议月经结束后再补贴药物。正在感染急性期,体温超过38℃患者也不推荐接受贴敷治疗。新冠复阳者若无发热症状可以贴药。

5. 贴敷后皮肤常有轻微灼烧感或刺痛感,局部皮肤可出现潮红或红晕。这些都是正常现象。必要情况下可以外涂皮肤软膏缓解症状;如果长时间贴药容易出现皮肤水疱,此时应保护创面避免抓破创面造成感染。若出现水疱或皮肤过敏等症状,建议来医院找专业人员处理。

6. 天灸期间尤其贴药当日应注意饮食清淡,多吃新鲜蔬果,少吃油腻或辛辣食物以防上火;少吃生冷视物以避免影响疗效;不宜饮酒或吃诸如烧鸭烧鹅、虾蟹海产、韭菜牛肉等易诱发过敏的“发物”以避免诱发过敏症状。

 

Q4:现代人为什么需要冬病夏治?其中的常见误区有哪些?

A:

开展冬病夏治有两个原因:一是从疾病的临床特点和规律来看。诸如慢性咳喘一类的呼吸系统疾病通常在每年的冬春季节比较高发,或者在天气较寒冷的时间段容易诱发加重。疼痛类症状在气温偏低的时间也容易表现的较为明显。相反,在天气较为温暖或炎热时,这些症状也会相对比较轻,而在症状较轻的阶段如果我们能把握时机积极治疗,是有可能实现临床治愈或延缓其症状发作的。这叫“借天之力”;另一方面,现代社会物质条件优越。我们生活的环境几乎可以24小时在空调营造的凉爽环境下,由于夏天人体皮肤毛孔舒张,因此寒气反比冬天更容易“趁虚而入”,因此类似鼻炎颈痛头痛这样的“空调病”也是属于不在冬天的“冬病”。因此在夏天我们既要治疗已有的“冬病”,也要预防未得的“冬病”。这是我们冬病夏治的目的。


参考出处:
相关疾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