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些年,随着大家对心理疾病的重视,主动或被动接受了很多关于“抑郁症”的信息,好像这个疾病更多被大家所了解及接受。也有些人或多或少通过一些媒介或在心理机构或医疗机构做各种心理测试,通过测试评分,得出“重度焦虑、重度抑郁”等报告,那么得出这个结果,就证明意味着我真的是重度抑郁症或重度焦虑症吗?
别慌!首先澄清一下,心理测试只是一种应用标准化的心理测验或心理量表,在标准情境下,对个体的外显行为进行客观的观察,并将观察结果按数量或类别的形式对个体内在心理特征加以描述的过程,是心理评估最重要的手段之一,注意,这只是一种评估手段,而不是确诊手段。广义的心理测量不仅包括以心理测验为工具的测量,还包括用观察法、访谈法、问卷法、实验法、心理物理法等方法进行的测量。
先说说心理测验和心理量表,其实都是泛指心理测量的工具,我们平时接触比较多的可能以心理量表居多,比如各种HAMD、HAMA、SAS、SDS、BAI等,这类心理量表其实是将具有代表性的行为样本构成的项目集,通过代表性人群的测试,并加以标准化后的数量化系统。
要知道人的心理是非常复杂的,包括心理过程(认知、情感和意志)和个体心理特征(能力、气质和性格),这些心理现象可以用一些手段和技术来做定性描述和定量分析,包括临床晤谈、行为观察和心理测查等。这些手段可单独使用,也可以与其他手段联合使用,这一些都是取决于使用目的和评估对象。但作为一名精神心理科医生,我觉得临床晤谈很有必要,甚至我认为是对于诊断疾病是没办法替代的,可能远大于单纯根据心理测验评估量表评分高低来判断自己是否患有疾病来的更加科学、合理。
综上所述,心理测量真的只是一种心理学研究的重要方法和做决策的辅助工具,通俗的说,它对疾病的诊断只是一种佐证工具,就算得了满分,那也要根据个体的实际心理体验再结合判断。对于测验结果,我们不要“过分焦虑”,或者给自己轻易“扣疾病帽子”,应该持有理性辩证的态度,结合自身的临床表现,寻求专业的专科医生进行临床晤谈,进而全面分析自身的症状,从而解除自己是否真正患有心理疾病问题的疑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