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目前市面上的治疗药物的安全性高,有效率大概有至少有70%以上;尤其是新型抗抑郁药物,它们的副作用各方面也较传统抗抑郁药等更小。
起效时间:至少得两周起效,希望病情能得到更好的康复,建议早期治疗时间尽可能足剂量足疗程,也就是坚持服药及复诊的时间越长肯定比那些短时间不规律服药治疗的患者,其预防疾病再次复发的概率明显降低。所以,长痛不如短痛,一时的坚持会对未来应对外界的刺激的坚固性情绪拥有很大的帮助和意义!
药物能带来的收获:用药后能有效的调整神经递质,改善神经高敏感性,能适当的放松紧张的情绪,明显减少既往的自主神经功能紊乱的症状,例如包括无明显诱因的感到心慌、酸软无力、发汗甚至胸闷等发作的症状,明显改善睡眠节律紊乱,包括一系列的入睡困难,眠浅多梦,甚至早醒,改善食欲不振。
2、门诊经常有些患者跟我讲,本来就是因为不舒服才来看医生的,但是服用完抗焦虑、抗抑郁的药物之后,反而会觉得更难受,觉得奇怪。但是任何药物都有它的脾气,你刚吃降压药也会感到头晕,刚吃退烧药,也会觉得头痛,所以说既往未服用过相关药物的人必然会要需要一个适应过程,但大可不必感到紧张、恐惧,甚至怀疑药物的安全性。你可能会有以下的症状:
----恶心、口干、腹泻
----头晕、视物模糊
----烦躁不安、失眠等。强调!这不是药物副作用,而是耐受过程中的一些适应的不良体验。
那该怎么应对?事实上,不加干预则1-2周消失,如果配合辅助药物则能很快改善,例如如果担心会出现有恶心、呕吐的感觉,可以联用维生素B类进行一个预防副作用的出现,等后期相关的症状完全消失之后,也不需要长期服用维生素B类的药物等。
3、关于饮食的特别提醒tips
有其他疾病用药时,需要告知医生,避免相互作用。服药期间没有忌口,建议少吸烟,毕竟吸烟会影响药物代谢,影响药物疗效,注意:服药期间不能饮酒。还有避免服用浓茶、浓咖啡或刺激性食物会容易影响睡眠。
4、药物不会产生依赖、耐受、成瘾,之所以早期控制病情时,药物剂量需要加大的原因是因为病情需要,疾病高发期时就像洪水猛兽,如果不用剂量相对大的药物进行压制,就无法对病情进行一个有效的控制。但也不用过分担心,等病情相对稳定,药物的剂量也可以很轻松的减小,这是个动态调整的过程。
抗焦虑、抗抑郁药物不含有激素,不会导致成瘾,目前临床上除了部分苯二氮卓类药物具有成瘾性,但门诊因病情需要使用该类药物时一般也会积极告知风险,一般短时间小剂量使用并不会容易导致成瘾,所以也不用过分担心或者害怕。
5、药物虽然没有成瘾性,但是因其对身体有治疗作用,如果肆意突然停药,可能会有明显的撤药反应,所以不要自行突然停药,如果一定要停药,也建议前去咨询专科医生。
6、药物长期用药不会对身体有很大的危害作用,就像长期服用降压药或者是降糖药是一样的作用效果。反而长期坚持服药,不仅能预防复发,还会保护神经功能,改善身体状况。
7、如果药物治疗效果不明显或者早期适应副作用确实耐受不了,也不用担心!药物很多,总有一款适合你。一种抗抑郁药物疗效不佳或者副作用难以承受时,医生会有新方案:换药或者联用其他的药物。
8、某些特殊情况,当病情需要时。
----严重失眠,医生会使用安眠药,但一般不会持久,也很少成瘾。
----有幻觉妄想时,医生会使用抗精神病药物,但不会太大量,一般也不会持久,更不意味着把你当成“疯子”,也不用刻意纠结药物说明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