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在网上偶然看到了麦琳与李行亮参加综艺节目时的一个片段:
麦琳:你为什么要跟我争孩子?他们是我生的!
李行亮:他也是我的孩子啊!
麦琳:为什么你争女儿不争儿子呢?
李行亮:因为你不理解她,她喜欢苹果你非要给她吃梨,这对吗?
麦琳:我为什么需要理解她啊?
这个片段让我产生了深深的共鸣,内心那道早已结痂的伤口也有些隐隐作痛起来。
因为,我也有一位这样的母亲…
你好,我叫娜娜(化名),
目前在二线城市的一家国企工作,我家在小县城,从小在父母身边长大,看起来家庭和谐美满,一家人生活没多少压力,父母也都有一份稳定的工作,但就在这种平静的表象背后,却充斥着我压抑多年的痛苦与折磨。
原以为我会在这样的痛苦中结束我的生命,直到多年前的那一段心理咨询经历,我才开始了一段真正属于自己的人生…
接下来,我想跟大家分享这段咨询回忆。
01
母亲的爱,为何如此“沉重”?
其实,那个时候我在走进心理咨询室前,我有过很多内心挣扎,我在网上了解过一些心理学知识,比如原生家庭、创伤等观点,但我内心其实不愿意承认自己的父母会给自己带来伤害,哪怕我时常感到痛苦难受,我也只会认为是自己做得不够好…
听你讲述了这么多你和父母之间的故事,似乎你感觉自己和父母的整体关系还是不错的,不过我很好奇,这真的是你内心全部的感受了吗?
尽管我嘴上说着关系不错,但是我时常会在心里莫名地生出一些负面情绪,我不知道自己是怎么回事,我知道自己描述的这些感受并不是全部的感受…
我…我…其实有时候也很感觉心里很不舒服,我不知道是不是自己哪里做得不够好…
你可以描述一个最近有过这样感受的细节事情吗?
最近…一次其实就是在今天早上出门的时候,我…我妈看见我出门的时候头上戴了一个黑色的发卡,她说我戴的不好看,必须要戴红色的那个发卡,就强行给我取下来换上了红色的那一个…
我当时心里就很不舒服…甚至有点想冲她发火…但我真的不是故意的,我不知道心里为什么会那么难受,后来我冷静下来后,想想妈妈也是为了我好,就是想让我看起来更好看一些…
那这样类似的事情会时常发生吗?
会,我妈经常会说,“我做这些都是为了你好”,有时候她感觉我不领情时,还会骂我说是一个“白眼狼”,都不知道她有多辛苦等等。
其实我内心也很难受,但是听到她这么一说,我心里就特别内疚自责,我也不知道该怎么办…
看得出来,你很难接受自己的母亲带给自己的这些痛苦,明明已经在这个过程中感受了痛苦,仍然不愿意去面对这些感受,甚至还会自我怀疑、自我否定。
所以,你现在还会认为母亲的做法全都是正确的吗?
胡雪老师分享:
很多人在原生家庭中都遭受过伤害,但我们会本能地拒绝承认父母带给自己的这些痛苦,转而选择自我压抑、自我否定,最终让自己陷入到更深的痛苦之中。
为什么我们不愿意接受面对现实呢?因为承认父母带给自己的伤害,也就意味着将父母视为“坏的”,但他们又给了自己生命,给了自己无知生活的基本满足等,这些难道也是“坏的”?
于是,内心的「冲突感」出现了,我们无法接受父母“既是好的,也是坏的”,最终,自我否定、自我攻击似乎就成了一种“唯一”的选择…
而心理咨询的意义就在于让我们重塑一个视角,重新看待自己与父母的关系,从而让我们理清内心的矛盾冲突感,最终找到一个新的内在平衡。
02
原来,那不是爱,而是她的自我满足…
尽管我逐渐开始接受母亲带给我伤害的事实,但我仍然无法理解她为什么要这么做,“难道她不知道这样做会给我带来什么伤害吗?”这是在我心里盘旋了很长时间的疑问…
就像妈妈给你戴发卡这件小事,从表面上看,这只是在争论哪个发卡更搭配,更适合你。
但从深层次来看,这里面隐藏了一个顽固的理念:“你的选择都是错的,我给你的意见才是对的,你应该按照我说的来做。”这就是为什么你会感受到不舒服的原因,因为我们自己向外的尝试努力,自己的心理发展都被阻塞了,我们在这个过程中感受到强烈的束缚感。
老师,你说的很对,我一直无法描述这种感受,不知道为什么,只是感觉难受,但却仿佛有一种力量在阻止自己去感受这些不好的东西,好像我一说出来,整个人都会被瓦解掉似的。
所以,刚才你说到“束缚感”,我突然就一下子醒悟过来,正是这种感受,几乎每天都在困扰着我…
你能连接到自己的这部分情绪很不错。
很多时候,我们可能会因为内心的矛盾冲突,选择屏蔽了某些感受,但是我越是逃避这些情绪感受,它们就会越来越影响我们的生活。如果可以,我愿意倾听到更多你的这些感受想法…
听着老师的这些话,我陷入了沉默,许许多多的故事片段突然就像潮水般涌来,那些片段里充满着我的泪水、委屈和痛苦…
我…记得..很多年前第一次自己去买衣服,原本想穿给她看,得到她的肯定,结果她只看了一眼,就说我选的衣服太土太难看,还说我没有眼光。
从那以后,我再也没有自信去选衣服,甚至都不敢去商店逛街买衣服,只能选择接受我妈给我买的衣服。
更让我想不明白的是,她居然还会让我穿上她买的衣服拍照发朋友圈,夸赞她的眼光独特!
后来,我到网上查了一下,感觉她很符合“自恋型人格障碍”的标准,比如夸大自我价值、渴望得到赞美以及缺乏共情等,这些都在她的身上得到了应证。
于是,我开始自我安慰——她也许并不愿意这么做,我应该理解体谅她,不应该斤斤计较。
我想这正是困扰你的矛盾冲突感,
一方面你难以接受母亲做出的伤害行为,哪怕察觉到了问题,也要自我安慰来回避;
另一方面,你又确实感受到了这些痛苦,却宁愿将这些情绪压抑在心里。
其实…我…我隐隐地感受到了她的控制感,我甚至想过以后上大学、工作都要远离她,可我…我一想到这,又会担心这样做是不是太绝情了…
胡雪老师分享:
很多时候,我们会发现,那些在一段关系受到伤害的人却会被无形地束缚在这段关系里。
明明已经受伤,但却迟迟不愿离开,就像我们的手触碰到了高压线,明明对身体有害,但却反而紧紧握住了伤害的来源。于是,这段关系就进入了恶性循环。
心理咨询除了让我们看清这段关系中的本质,也让我们了解到自己在这段关系中的角色位置,从而为我们真正找到破局之法。
03
走出阴霾,我开始迈入属于自己的生活…
在咨询师的引导下,我逐渐意识到了我与母亲之间的关系问题,也了解到母亲的自恋型人格给自己带来的影响,但我却为什么又会陷入到纠结中…我的心里为何会有些失落…
不知道在前几次咨询后,你感觉自己的生活状态有什么变化吗?
可能最大的变化就是我对她的态度吧。
以前,我对她只能绝对的服从,哪怕她让我感受到痛苦,我也认为她做的都是为了我好;
现在,我知道了她并不是完美母亲,我也理解了她为什么要做出那些行为…喔,对了,我最近已经决定上大学以后就去一个远点的城市,只是…不知为何,我心里竟会有些恐惧和失落…
恭喜你有了这么多的变化,不过我很好奇,你的恐惧感和失落感是因为要开始远离父母生活吗?
是的,明明可以摆脱母亲的控制了,但好像又有些放不下,又会害怕自己无法独立生活…
或许,我们忽略了这段关系中的另外一些东西。有个词叫做「隐形利益」。
比如,我借给你十块钱,从表面上看,你得到了十块钱,你是获利者;但是从心理层面看,我成为了你的债主,因此我获得了优越感和成就感,这就是借钱背后的“隐形利益”。
有时候,我们在一段关系中,往往会隐藏多种角色位置,也许在你与母亲的关系中,你也获得了某些我们还未看见的“隐形利益”…
这样说来,似乎我真的是在乎一些东西,因为我一直在想,妈妈从我身上获得价值感了,她又会怎么办呢?我似乎在这段关系中,好像成为了你所说的“债主”了,只是我这个“债主”当得确实很痛苦,现在突然要放下了,我又开始担心起来…
这是个很棒的觉察,也许我们真正的改变就要从这里开始了…
后来,在持续的心理咨询后,我的生活终于有了很大的改善,高考后,我离开家庭去了一个比较远的城市。
毕业后我回到了家乡所在的省份,找了一个与父母距离适中的城市定居下来工作。我不用再去刻意逃离,也不会再去纠结自责。
许多年后,母亲仍然是当年的那个样子,没事打电话想来“管管我”,但我不会再受到那么多的影响,因为我知道那些“控制、贬低”都是她的故事,我可以掌控自己的生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