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几天,有位粉丝在后台私信我们,讲述了她的成长心路历程。
我自小父母离异,父亲迅速再婚,后妈初时伪善,我深感排斥。随着时间推移,关系持续紧张,特别是她有了自己的儿子后,态度更加明显。
父亲一直对我关爱有加,但后妈对我冷漠无情,甚至曾试图动手,幸得父亲保护。在爷爷奶奶同住期间,奶奶给予我较多照顾,而后妈则几乎不参与我的生活,包括日常接送和照顾,还常在我每天早晨上学时、晚上睡前长时间占用卫生间,影响我的日常生活,直至我上大学。
大学期间,后妈表面态度改善,但实际上仍对我漠不关心。她全心全意照顾弟弟,而我则常被忽视,早餐常需自理,学习上也无人关心。
新家搬迁后,情况依旧,她甚至故意不打扫我的房间,也不为我准备厚被套。我深知自己非她亲生,但同在一个屋檐下,我始终感到格格不入。
我极度重视学业,但过去二十年里,我在学习上并不顺利。现在备考压力巨大,常感崩溃。父亲虽仍对我好,但在后妈的影响下,我们的关系也不如往昔。原生家庭的创伤难以愈合,每次想起我都泪流满面......
而我的母亲也再婚并有新家庭,虽偶尔关心我,但我在新家庭中同样感到被边缘化,无法真正融入。我深刻意识到,只有我自己才能最爱自己,我是自己唯一的依靠。身心俱疲,但仍需坚强面对。
童年缺乏母爱,让我对后妈对弟弟的偏爱深感落差与难过。家中,我仿佛是唯一被区别对待的人,这令我十分伤心。
与妈妈的联系不多,她总忙于自己的事,我们的交流多限于偶尔出外玩乐,在我读大学时,妈妈可能一个学期都没有给我打过一个电话。
上大学后,外婆成了我情感的寄托,她常致电与我通话,暑假时我也会去外婆家住。外婆对我很好,但这份好似乎源于她对妈妈及妹妹的爱屋及乌,外婆对后妈的孩子也很好,所以我并不觉得自己特别。
我从未曾感受过偏爱,我特别向往有爱的一家人氛围。看着爸爸、后妈和弟弟的幸福生活,我总是不自觉地将自己排除在外。或许,正是对平淡幸福完整家庭的渴望,让我每次想到这些都会伤心不已。
此刻,泪水已模糊了我的双眼,而一声声的叹息也让我的房间充满了窒息感...我又该如何与这些原生家庭的创伤和解?
01
回信:
亲爱的,读完你的来信,我的内心被深深触动。
你的经历,无论是童年的缺失,还是成长过程中的种种不易,都让我感受到了你内心的挣扎与渴望。
或许你从小学开始往后的生活,都在“小心翼翼”地活着。
这种“小心翼翼”,主要是即又想得到父母的偏爱,又怕打扰到父母各自的重组新家庭。
所以,大多数时候,你都没有办法很好地去表达内心的需求,你对爱的渴望似乎也从未被满足过。
你就像一个局外人一样,在角落里窥探着属于其他人的幸福。这种日复一日的压抑,可能让你渐渐地也对爱失去了期待。
久而久之内心可能会逐渐加深内化:
“我不够好”
“我不值得被爱”
“我是个累赘”
“我一直都在给别人添麻烦”
....
等等的负面情绪和消极想法。
从你的描述中,外婆似乎是一个心思缜密的人,也是一个“公平”的人。外婆对于子女儿孙的爱,好像都是“平等”的。
我们要知道,外婆无法改变父母离婚的事实,她也知道你一直对爱有所期待。自始至终,其实外婆也一直主动地去关心你,理解你,爱你。
虽然来自外婆的爱,无法完全替代你内心所缺失的所期待的爱。
但是我相信外婆的这份爱,也一直激励着你前行,虽然前行之路跌跌撞撞,有时候也会对此份偏爱有所怀疑,同时也充满了孤独与心酸。
02
建议:自我成长篇
当下和未来,你可能需要重新养自己一遍,以及去新的环境里和新的人际关系中,去一点点感受和寻找那些一开始很微弱的幸福。
这个过程,会让你很迷茫、痛苦和煎熬。
第一,减少自我攻击,增加自我鼓励。
对于大部分的人来说,每当我们将视线转向自己的时候,很容易将攻击的能量也转移到自己身上。觉得自己什么都做不好,做什么都是错的,甚至觉得自己一无是处。
这个时候,我们需要注意的看见自己的问题,并将其解决,而不是陷入自我指责的失落情绪里面,这并不能为我们的成长提供任何能量。
我们需要做的是看见自己的问题,那些都是我们之后成长的经验,是我们成长为更好的自己的养料。埋怨和指责只会让自己陷入旋涡,永远都走不出来。
如果一些不好的结果已经发生了,对自己谅解并非是放纵自己,而是允许自己成长的开始。从跌倒中重新爬起来,每个人都需要支持,特别是自己的支持。
第二,觉察自我,提升自我意识。
在咨询中我们经常会看到很多人非常着急去做改变,这些初衷都没有错,也是想要自己能变得更好。但是如果你自己去观察,就会发现她们依旧还在原地打转,问题并没有改善。
着急去做改变就意味着我们没有那么多意识的思考,今天一个样,明天马上另一个样,如果我们总是在这样的状态里,就很难抽出时间去思考自己,这样自我意识并没有得到提升,我们依旧没有形成自己的想法。
所以,自我成长并不是你立刻有多少变化,而是要看你在面对自己的困境的时候你自己解决的想法有多少,也就是你的自我意识提升了多少。自我意识最终决定着我们前进的方向。
第三,承担选择带来的焦虑,不要过渡追求完美。
不管我们为自己的未来做了多少准备,看了多少书,学了多少课程,当我们第一次站在选择的路口时,这个选择依旧是非常艰难的。
我们会担心,会恐惧,害怕自己选错后悔,又害怕自己错过机会,但是这些都是我们成长需要经历的过程。我们需要去面对选择不确定的焦虑,面对可能选择错误的后悔,只有这样,我们才能在经历之后获得新的经验和能力。
没有人是完美的,我们也可能犯错,会失落,会沮丧,甚至想要就此放弃,但是当情绪过去,我们需要清楚自己之后要往哪儿走,并坚定前行。
03
建议:获取幸福篇
接下来,是关于你如何获取幸福的建议。
想要释怀原生家庭带来的创伤,那你得勇敢地「去爱」和「被爱」。
因为你会在「去爱」和「被爱」的过程中,觉察到原生家庭创伤对你的具体影响,是如何反馈到亲密关系中的。
许多心理学家认为,我们早期的人际交往经历,会影响着我们的依恋类型,而依恋类型会影响着我们处理亲密关系时的不同方式和策略。
童年早期的依恋模式对后续的人际关系模式会产生很大影响。
举两个例子:
① 被保护得很好的人会把父母内化为温暖、亲切、有求必应、尊重他人、关心他人、包容和热情的人。他们的内在的工作模式是:我是有价值感且值得被爱的。
② 而另一些人或许在童年时期有一些痛苦的经历,导致对这个世界产生了许多以为是真相实则是“偏见”或“误解”的看法。这样的人的内在的工作模式是:这个世界是不友好的、冷漠的,我只能靠自己,没有人会接住我。所以我干脆不去“爱别人”,也不接受“他人对我的爱”。
这种“行为决策偏好”就是“依恋模式在亲密关系”中的体现。
第一,勇敢去爱和被爱,找到“爱”的平衡点。
在投入一段亲密关系时,请不要带着一堆过往伤痛和负面看法,一味地在一段感情中不断的索取或付出。
因为原生家庭的影响,导致有些内心极度“缺爱”的人,会因为情感长期得不到满足,出现两个极端行为:
①认为自己值得被爱,不断为爱索取;
②认为自己配不上对方,不断为爱付出。
例如:
“我小时候缺乏来自父母的爱,导致我很没有安全感,所以我控制欲很强,而且时时刻刻都再向你索取爱”
例如:
“我小时候缺乏来自父母的爱,导致我自己很自卑觉得不值得被爱,所以我会在这段感情付出我的一切,来抓住这本不该属于我的爱”
如何走出这种思维困局?
首先无论在经济上还是精神上都要尽可能地独立。主要可以参考上一个篇章的思路和方法建议,每天鼓励自己,努力提升自己,自己也配得到真正的幸福,抛弃完美主义。
没有一个人的出现,是为了满足你对理想伴侣特质的所有遐想。
第二,认清自己的情感需求到底是什么。
在寻求幸福的时候,我们不要唯唯诺诺的同时,也需要有对我自需求的明确感。
例如你想要的是一个上进的人(物质需求>陪伴需求),那么当他为了物质需求而奋斗忽略陪伴你的时候,你就需要有情绪需求侧重和多几分理解。
例如你需要的是一个满足你情绪价值的人(陪伴需求>物质需求),那么他在事业方面可能会相对较弱一些。
有些人可能会说:我想要一个物质需求+陪伴需求同时满足的伴侣不可以吗?
可以的,但是首先要审视和觉察自己,反观自己,你又可以给这样的对象提供怎么样的物质满足或情感满足呢?
第三,把感情留给值得的人。
有过来自原生家庭童年创伤的孩子,内心会越容易渴望“被爱”。有些影响特质能自我察觉,有些影响可能你自己还没意识到。
举个例子,
母亲是一个信任感和安全感长期不被满足的人。在家庭关系矛盾中,就容易难以控制情绪和失态。这种情绪反馈极易转变成对生活细节的长期不满和挑刺。
当你进入了婚姻和亲子关系中时,你便会发现,身上有很多的特质与妈妈十分相似甚至是相同。
缺爱的人会为了追求情绪价值,从而不断地恋爱,而这种需求的提供大户很多都是海王或渣女。
要明白,TA们只能满足你一时的安全感。当你从TA身上索取不到轰轰烈烈的安全感时,你便有了分手和离婚的想法。
如果你想要一个可以长久陪伴、结婚的伴侣,就意味着这个人可能会比较无趣。但是,你和TA之间有感情和互相吸引,为人真诚坦诚可靠。并且不会让你对这段感情有过度的索取、付出和焦虑的行为。反而会让你十分信任,且十分稳定。
当你找到这样的伴侣的时候,你会发现,TA能给你足够的安全感和信任感。TA能弥补原生家庭对你的影响和情感创伤。
第四,学习和借鉴他人的幸福。
那些幸福的人是如何满足自己的情感需求的呢?可以找寻你身边那些值得信任的好朋友,或者是长辈。当TA们满足了自己的婚姻和感情幸福时,想必都有自己一套恋爱婚姻的好方法。你会发现,你会从TA们身上受益良多。
学习和借鉴并不是照搬。你需要通过他们分享的经验,从而审视觉察自己的情感需求和亲密关系的内在核心。就算你的父母婚姻不幸福,但并不代表你也会不幸福。
寻找幸福的道路需要你勇敢一点,不要害怕尝试,需要勇气。当你实现了自我价值成长和情感蜕变,你便会找到属于自己真正的幸福。
第五,寻求心理咨询帮助。
俗话说心病还得心药医。如果童年来自原生家庭的创伤无法自行修复,长期影响亲密关系,像埋着一颗雷随时不知道什么时候爆炸,可以寻求心理咨询师的帮助。
心理咨询师会跟你沟通了解你原生家庭的关系、你是如何被原生家庭影响的,分析你现在在亲密关系中的什么行为是受在原生家庭的影响。
再通过一些心理练习的方法帮助你接纳现实、自我认同和重建信心。让你未来以更健康的心态面对亲密关系中可能出现的情况,避免用原生家庭的错误惩罚现在的自己。
最后,我想对你说:
如何与原生家庭创伤和解,是一个复杂的课题,也没有一套固定的公式可以套入其中。
而在自我觉醒和自我成长的道路上,同样布满了荆棘和痛苦。
很多时候,我们需要寻找和重建自己内心的声音和沟通能力,这个过程会十分艰难和坎坷。
但是没有关系,为了更好的自己,让我们一起慢慢克服;走累了,就停下来歇一歇,好好整理一下,继续前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