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好,我叫小芝(化名)。还记得小时候,我经常听到别人家的孩子唱起那首儿歌:
“世上只有妈妈好,有妈的孩子像个宝…”
但我却总是难以开口唱,因为我心里一直有个疑问:
“为什么我的妈妈没有想象的那样好?”
时过境迁,此时已经长大的我仍然无法理解这首儿歌里包含的情感,尽管我努力让自己在成长,却始终迈不过心里的那道坎。
于是,我走进了心理咨询室,与咨询老师探讨我与母亲的关系问题…
01
爱的隔阂,
为何“别人家的妈妈”总比她要好?
我从半年前开始,每月都会来与我的咨询老师交流,并不是因为遇到了什么特定的心理问题,只是想通过咨询的方式更多地了解自己,实现个人成长。
今天,刚好要开启一个我总是回避的话题——我与母亲的关系问题。
按照约定,我们今天要一起探讨一下你和母亲的关系状况。
为什么需要探讨这个部分呢?因为这对于我们的个人成长有很多重要的影响。
比如同样作为女性,你对母亲的「接纳认可」程度,决定着你对于未来自己的「母亲身份」的接受程度。
我们的很多人格特质都是从我们最亲近的人身上内化而来的,这也将在某种程度上影响着一个人的恋爱和婚姻情感生活。
接下来,我想请你用三个词来对你印象中的母亲进行归纳概括,不用思考太久,你脑海里最先浮现出的三个词就可以了。
陌生、寡言…额,还有一个,就叫平淡吧…
前两个词我几乎脱口而出,但第三个词,我却有些犹豫,我很想给她找个正面积极的词,但实在没有太多这种感受,我有些忐忑这样的评价是不是不太好?
能具体说说这三个词背后的故事吗?
陌生,是因为她经常在外地上班,回来时间少,所以一见面没有什么太多亲情感,可能仅仅算是个熟人吧;
寡言,就是她性格不算外向,说话不多,本来回来又少,我和她之间的交流就更少了…说实话,我有时还挺羡慕别人有个唠叨不休的妈妈。
至于平淡吧,可能是觉得她很普通,没有什么特别的,让人印象深刻的东西。就像我的一个闺蜜,她妈妈是做生意的,在外面赚了不少钱,我还是挺羡慕的…
也许你会好奇自己为什么会联想到这三个词,也许你还会担心自己是不是应该给妈妈找到一个更加积极正面的词来描述她。
但至少,你能够很快地给出三个词的答案,这意味着你其实在用心地觉察这个世界。
不过,接下来,如果我很好奇,你对自己使用三个词来概括会是怎样的呢?
听到这个问题,猛然间,我有些失神。
因为我竟发现脑海里就像有个什么东西被堵住了,我想说出来,但是却感觉一种不舒服的阻力…
我…我…也不知道怎么形容,感觉自己没那么好…
没关系,你不用急着回答我这个问题,如果在我们咨询结束后,你能慢慢找到这个答案,这就很不错了。
也许你已经感觉到了,如果我们要去概括自己,就会陷入一种矛盾中:
一方面感觉自己身上确实有很多令人不满意的地方;
另一方面我们又难以接受和承认“自己居然这么糟糕”这个事实,这是我们每个人都会有「自恋感」,我们不希望自己的自恋感被破坏。
不过,如果我们去形容他人时,就可以比较容易放下这种自恋感,于是就有了前面的答案。
心理学上有个概念叫做“投射”,这是指我们会将自身无法接纳的自我部分,向外投射到周围环境中。
所以,如果我们在评价他人时,往往会包含了自己内心不被接纳的部分。
胡雪老师分享:
影响着我们生活幸福感的因素有很多,在这其中,个人心理因素占据了重要部分。
我们常常希望自己随着年龄的增长变得越来越成熟,但事实上,我们成长成熟的仅仅是经常会实践的、用到的知识经验、工作技能以及处事技巧等。
对于那些深藏于内心深处,被我们刻意遗忘和隐藏的部分,我们几乎停留在童年的状态。
心理咨询恰好提供了这样一种途径,帮助我们触碰和探讨那些隐秘的过去,逐渐完善我们的人格,实现由内而外全面的成长进步。
02
原来,
她的心里也有个“受伤的小孩”
我有些震惊,几分钟没有回过神了,事实上,我到现在也没有完全消化那三个形容词的内容,“它们怎么可能是对我自己的评价呢?”
然而,事实上,我不得不承认,我在生活中也是表现得如此无趣、冷漠、寡言…同样地也很平淡普通…
我仍然有些难以置信,这几个词需要我消化一下…老师,我很想知道…我为什么也会变成这个样子?
因为你的那个幼小的自我,一直被困在过去和母亲的关系状态中,我们把这个幼小的自我称之为“内在的小孩”。
很明显,“她”受伤了,而且伤口一直都在,“她”被压抑在内心里,并且用“她”独有的方式来默默影响着你…可以这样说,你所表现出的状态就是“她”的影响结果。
接下来,咨询师带着我用冥想放松的方式去连接感受自己内心的那个“她”。
在一个昏暗的房间里,我看到了一面镜子,然而,在镜子里,我却看到了一个面黄肌瘦的小女孩,她脸上还挂着泪痕,看起来特别委屈伤心…
这就是我内心的那个“她”吗?看起来那么陌生,却又感觉那么似曾相识,隐隐的熟悉感…
是的,她被压抑得太久了,所以我们才会感觉那么陌生…
那我需要做些什么呢?我是说,我怎么做才可以让“她”不会这样对我产生影响了?
看见她,接纳她,安抚她,不过这需要我们慢慢来,既然你已经看见了“她”,你们之间的联结就已经在慢慢恢复了。
突然,我似乎想到了什么,如果我的内心是这样,那妈妈她会是怎样的呢?
老师,你说我妈妈她内心会不会也存在着和我类似的“受伤的小孩”呢?
当然会,甚至有可能,她内心的小孩受伤更严重,所以,她也在受到这样的影响…
听到这番话,我沉默了,一种莫名地阵痛油然而生,它难以言状,不断纠结缠绕,似乎在表达着自己的伤痛,也在诉说着妈妈的遭遇…
胡雪老师分享:
很多时候,我们容易被关系中的表象所迷惑,那些彼此的埋怨、疏远、对立冲突等,可能都不是我们的本意,谁的内心没有一个“受伤的小孩”呢?
即便是这样,我们也难以接受和处理好一段糟糕的关系,因此,当你正在为一段糟糕的关系发愁时,不妨换一种方式,从心理咨询中找到自己想要的答案。
03
联结彼此,
久违的亲情开始重新流动
当我意识到母亲心里那个“受伤的小孩”时,似乎多年的埋怨、委屈都缓解了不少,那个镜子中的“小女孩”似乎在脸上露出了一些笑容,尽管脸色还是蜡黄,但房间里窗户已经不知道何时被打开,一束不可察觉的光正在透过缝隙照进来…
老师,有没有办法帮助我妈妈呢?虽然,我现在也不知道该怎么办…
当然可以,而且这个方法就在你自己身上,甚至,你和妈妈之间能够相互疗愈自己的“受伤小孩”,这需要你们开启一场真诚的交流沟通。也许你可以找时间去尝试一下。
那次咨询后,恰逢母亲节,我决定在这个特殊的节日主动去妈妈所在的城市,她还没有退休,一直在外地工作,只有周末节假日才能回家,我从来没有这样做过,不知道突如其来的到访会给她带来怎样的感受?
时间转眼过去一年
我现在仍然记得那天我捧着一束康乃馨站在妈妈的公司楼下,她见到我时脸上的惊讶与惊喜,是的,我第一次看见妈妈眼睛里迸射出的光,那是喜悦,是幸福。
后来,我们又一起聊了很久,似乎从来没有这样聊过天。
从我的小时候,
聊到她的小时候,
尽管她刻意将那些过去说得云淡风轻,但我仍然品出了她的伤痛和艰辛,临走时,我对她说,“妈,好想我们能够经常这样一起聊天…”
那一刻,我看见了她眼角流出了一些不易察觉的泪水…
是的,我的妈妈,曾经也是一个小女孩。
可自从她成为了我的妈妈以后,她似乎忘记了这个身份。她的苛刻、情绪化和控制欲行为的背后,折射的原来是她心中那个未被疗愈的“内在小孩”。
现在,我想用另外三个词来形容我的妈妈:张扬、独立和勇敢。
我的妈妈,也应该有属于自己的人生。
这是我个人的成长故事,也是我与妈妈的故事。你与母亲又有哪些故事可以与我分享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