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会中一直都有着这么一种老生常谈的论调——电子游戏害人不浅。
尤其是在如今蓬勃发展的互联网浪潮中,家庭的「网络争夺战」的上演次数更是十分频繁。
许多父母面对孩子的沉迷电子游戏问题,会选择传统的「强行管制」的方法。但这样的方式,往往事与愿违,反而刺激了子女的叛逆心理,致使亲子关系走向进一步的紧张。
因此,看到「强行管制」方法的失效,一批80后、90后父母选择采用新颖的「亲子共玩」的方式,作为解决网瘾问题的新途径。
今天,让我们一起来看看,新时代的父母是如何解决孩子网瘾问题的。
01
「共玩」是一种「叛逆心理」的
代际共情
中国青少年研究中心的一项调查显示,孩子沉迷游戏行为与亲子关系密切相关。亲子关系越差,越易导致孩子形成沉迷网络游戏的行为。
而这恰恰是「共玩」爸妈所担心的事情。
“手机如此的普及,面对这样的时代洪流,想要遏制根本是不可能的,既然打不过,那不如顺应它,加入它,这样亲子关系不会恶化,彼此之间还有沟通余地,不至于闹得全家鸡犬不宁。”一位父亲在接受访谈时说道。
这段发言,狠狠地共情了孩子的「叛逆心理」。
「共玩爸妈」面对“游戏瘾”问题,看待问题的角度更加重视亲子关系的亲密度,更不愿意采取纯粹限制的方法干预孩子。
并且认为——“遏制打游戏的欲望,并不能真正解决孩子心理动机。”
一位父亲结合自己的童年经历表示:“我们小时候都是偷偷摸摸玩游戏,拿了家里的纪念币当硬币,去街机厅玩结果被妈妈直接抓回来。后来家里有游戏机了,也是趁着父母不在家偷偷玩。”
的的确确,孩子面对父母的管制,经常是“上有政策,下有对策”。
父母出门,孩子一人在家,他大有可能会心急如焚的跑到电脑前大玩特玩,直到听到玄关传来开门声,再以一顿迅捷操作,将场面恢复如旧。
“所以,比起跟孩子斗智斗勇,我更愿意跟孩子坐下来,打一把游戏,我会主动问他要不要一起玩一会儿,他就会觉得我这个父亲‘够意思’,是‘自己人’,这样不仅满足了他玩游戏的念头,还拉近了父子之间的感情,让沟通变得更加顺畅。”
小渡老师分享:
在以往接触过的咨询案例中,大多数孩子沉迷于游戏的心路历程是递进并且伴随恶性循环的。
许多的青少年在起初是因为现实生活中一些不如意而选择通过游戏进行抒发。游戏的“快节奏”胜利可以宽慰孩子在现实生活中所遭遇的愤闷之情。
久而久之,游戏成为了孩子逃避现实的手段,在现实生活中不被看好,学习成绩开始下降,在学校的表现也不如从前,这进一步导致接触电子游戏机的次数增加,以此恶性循环,成为了所谓的坏孩子。
而这也成为父母与孩子交锋争吵的集中点,以至于越吵越难以沟通。
如果您在生活中也存在类似苦恼,面对亲子关系矛盾无从下手,不妨通过心理咨询的方式进行改善。
专业的心理咨询,可以为您和您的孩子创造舒适安全的沟通空间,提供专业的支持和指导,帮助您探索解决亲子关系的问题症结。
02
「共玩」是一种“新”的亲子沟通策略
“能不让孩子玩电子游戏,就尽量不让他玩电子游戏,我不会主动给他创造这个机会,但如果他很想玩,非玩不可,那我们作为父母只能争取把这个影响降到最低。我会想办法去引导他,不要长时间玩。这样做主要是不想让孩子对我们有任何戒备心,觉得妈妈不让玩或者爸爸不让玩。这样的话反而会激发孩子那种“只要他们没有发现我就玩、玩命去玩”的想法。”另一位父亲在采访时说道。
这是一种十分聪明的沟通策略,因为,许多的「问题型网瘾孩子」的形成,是因为他们深陷于游戏的世界,封闭与外界信息交流,进而导致社会孤立感升高,这间接加剧了孩子情绪稳定、心理健康方面的问题。
对比起“玩游戏”本身,这些选择「共玩」的父母更害怕的是错误的游玩观念——“不要为了报复父母、逃避家庭和外界压力而选择玩游戏”。
因此,建立一个融洽的沟通关系,成为了这些父母的首要目标。
一位孩子讲述其与母亲的「共玩」经历时说道:
因为我老故意输给她,她可能担心我会老受挫,就反过来安慰我,说输了也没事,还拿出零食跟我分享,告诉我胜负不重要。所以接下来一局 我就“正常发挥”,赢了她。
她虽然输了比赛,但是似乎情绪还不错,说“你看,我说你会赢吧”。我觉得我是用自己做了反例,给她上了一堂如何面对失败的课。
研究员周逵认为,“孩子认为自己在给妈妈上课”,这是一种十分有趣的想法,这意味着亲子关系的之间的变化,从传统的「父母强势,儿女弱势」的关系变化为了「儿女强势,父母弱势」,这种变化,有助于重塑一段差异更小、更平等开放的沟通关系。
而除了构建良好的沟通关系外,「共玩」的沟通策略还体现在另一方面——日常话题的衍生。
要知道,现在的电子游戏除了其「游戏愉悦」功能外,还有一个十分重要的「社交功能」。直白来说,就是游戏的体验会转化为日常的交流话题。
另外一位男孩分享其感受时,谈论到了足球:
“在玩FIFA2023(一款热门的足球游戏)我们除了讨论游戏的攻略外,还会讨论真实世界里这些球员的表现,他们跟俱乐部的关系和对他们的看法什么的。关系不会那么尴尬了。感觉「共玩」让我们多了很多话题,这就像一场仪式,让我和父母的关系得到了一种超越。”
对话的增加,也给家长提供了一些机会,创造性地将游戏话题转化到“更有意义”的主题中进行讨论,这种对话导向型(conversation oriented)的模式,更是帮助孩子通过游戏联系到现实世界,这间接地避免了网瘾孩子“独自沉浸于虚拟世界”的发生风险。
胡雪老师分享:
在许多的亲子关系问题困境上,父母方最大苦恼就是沟通困境。
尤其是当孩子进入青春期,听不进父母讲道理更是十分常见事态发展情况。当这一情形叠加于沉迷网络游戏,往往会致使亲子关系陷入“僵局”的境地。
这时候,这段亲子关系最急需的是,去看见孩子内心深处的诉求与声音。只有真正地看见,才能找到解开困境的钥匙。
03
「共玩」是一次亲子之间的互相商量
有许多的父母在与孩子一起玩游戏前,都会预先进行一次商量,确定好游戏的内容、时长。其中最重要的便是与孩子定时间,打多久的游戏。
现今科技发达,游戏的发展也十分的宏伟瑰丽,有一些大型游戏因其出色的游戏性,容易让人们在游玩的过程中投入其中,忘乎时间流逝。
所以,一份父母和孩子双方都认可的时间承诺很重要,一个准确的时间节点,可以让父母的干预性行为的介入,变得有说服力且合理。
更重要的是,「承诺」更是一种对于教育意义的践行,“与孩子商量,像一种谈判,在谈判的过程中,我相信会有一些好的事物潜移默化地成为他内心的一部分。例如面对游戏,学会「到点即收」,树立自我意志与他人意志的边界感,这些都在谈判过程中建立起来了。”一位母亲如此说道。
反传统的处理方式,创造了一个特殊的家庭相处空间。
孩子在其中感受到:“我有一个酷爸酷妈,一起干了一件叛逆的事情。”
亲子的关系在此刻就拉近了,父母不再是孩子的敌人,游戏也不再是“害人不浅”的坏东西。
过去网瘾少年故事里的「沟通困境」和「亲子裂痕」在这一新颖道路中,找到了丰富的生机。
参考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