昨天门诊遇到一位工人马师傅,右眼视力从1.0降到0.25伴视物变形才来就诊。行OCT检查发现他眼底黄斑区(眼睛视力最敏锐的地方)脱离,黄斑区(视网膜的中心)结构紊乱,再经过散瞳检查,发现眼底一个巨大的橘红色的隆起病灶,长期继发性视网膜脱离,即便是再次复位视力也无法恢复,而且眼底肿瘤可能继续增大,出现。
视力下降背后的隐形杀手
我们的眼睛像精密的相机,角膜、晶状体、视网膜、视神经任何一个部件出问题都会导致"成像模糊"。中老年人常见的白内障、黄斑病变,年轻人多发的圆锥角膜、葡萄膜炎,以及各个年龄段都可能发生的青光眼,都会伪装成"普通视力下降"。特别是青光眼这个"视力小偷",在不知不觉中蚕食着视野。
医生不是"时光倒流"的魔术师
很多人就诊时总说:"医生你给我开点好药就行"。但残酷的现实是:视细胞死亡不可再生,黄斑区损伤难以修复。就像被洪水冲垮的大坝,医生能做的只是阻止继续垮塌,却无法让已经溃堤的部分复原。
抓住治疗的"黄金窗口期"
不同眼病有不同的抢救时限:青光眼患者眼压每升高1mmHg,视神经纤维就以每天200根的速度凋亡;视网膜中央动脉阻塞需要在90分钟内抢救;糖尿病视网膜病变在出现棉絮斑阶段就该积极诊治。建议发现视力持续下降、视物变形、视野缺损等情况,务必系统检查一下排除不可逆性眼病,中老年人每年至少要做一次包括眼压、眼底照相的全面检查。
眼睛是人体唯一能直接观察血管和神经的器官,视力变化往往是全身疾病的预警。下次发现视力下降时,请别再用"最近手机看多了、没休息好等"自我安慰,及时检查才是对自己真正的负责。毕竟,我们医生能治的是疾病,但治不好被耽误的时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