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接待了几位比较存在明显集合不足问题的孩子。家长本来带孩子来检查视力,却发现孩子有明显的集合不足问题,并已经表现出对学习的影响。
这种视功能障碍会影响孩子的阅读和学习,而且比较隐蔽,不易发现。但太多家长只听过近视,对集合不足并没有太多了解。
所以当孩子因为集合不足问题而影响学习时,家长往往不会从视功能上找问题。
今天就简单介绍一下集合不足这个现象,以帮助家长们理解孩子出现学习上的困难,可能是在视觉功能上遇到了麻烦。
所谓集合,简单理解就是双眼看近时要想内转,对准目标。
集合不足,就是双眼看近时内转的幅度不够,双眼不能完全对准目标。
双眼内转幅度不够
这时候,两只眼睛分别得到了一个物像,并传给大脑。
大脑就需要额外消耗能量,把两只眼的物像合成一个。
大脑把两只眼的信号融合成一个的能力,叫做融像。
双眼内转幅度不够时大脑把双眼像成一个,就像指挥两只眼再进一步内转一样。
而如果两只眼距离目标差距太远,那大脑融像能力有限,不足以把两只眼的的物像融成一个,就会出现眼前的影像混乱。
这种影响混乱可能包括:
1. 文字重影:就是一个字变成了两个,重叠在了一起。
2. 文字跳动,就是出现重影的文字,在努力融合成一个而不断移动跳跃。
3. 文字扭曲:因为重影和跳动,部分重叠在一起的影像无法被大脑识别而变形。
这时,孩子会抗拒学习和阅读。
因为在集合不足的孩子眼中,文字是混乱的。
既然看到的文字是混乱的,那么朗读时,也容易读错,书写时也很容易把文字,尤其是字母写错。
而且,因为大脑需要持续努力把两只眼的影像融合成一个,大脑消耗的能量就更多。
孩子阅读学习时,很容易就会犯困。
这并不是孩子厌学,而是大脑真的没有能量了。
在家长看来,这都是孩子粗心,厌学的问题。
耐心的家长还能够引导孩子学习,不太耐心的家长会很容易觉得孩子不认真而给孩子更大的压力。
因为集合不足的本质是大脑控制眼睛出了问题。
那么在巨大的压力下,孩子集合不足的症状更会加重,进而更难完成学习。
实际上,视觉功能训练,最早就是为了解决集合不足这个单一问题而出现的。
举一个不太恰当的例子。一位仪仗兵,任何时候身体都是挺拔的。因为长年累月的训练,挺直身体的这个动作,已经下意识地自然反应。
我们把这种无需主观意识提醒,直接就能做出的动作,叫做无意识,但有控制。
一个没有经过训练的普通人,如果不加注意,就会弯腰驼背,但经过提醒,也能挺胸抬头。可是过一段时间又把这事忘了,又变成了弯腰驼背。
我们把这种需要主观意识提醒才能做的动作,叫做有意识,才有控制。
而集合不足,就类似于大脑对眼睛的支配是一种有意识才能有控制的状态。
当集中注意力时,也能实现融像,但注意力稍一涣散,就无法维持融像。
集合不足是双眼内转不到位后,大脑无法把两个距离较远的目标融合成一个。
所以针对集合不足的训练,实际上是训练大脑的融像能力。
让大脑能够把两个较远的目标融合起来。
针对集合不足问题的训练工具和方法非常成熟。
另外,存在集合不足问题的孩子,往往也存在一些眼动问题。
因为双眼向内转幅度不够,缺少正对目标的机会,所以双眼注视一个目标的能力就会偏弱。
并进而引起追随能力的降低。
而追随能力也是影响阅读和书写的关键能力之一。
所以除了针对集合不足问题的训练外,也要针对眼动能力做训练。
恢复集合能力,再恢复正常的眼动能力,这样才能真正地从视觉功能层面,提升孩子的阅读和学习能力。
在人类的五层视觉能力上,近视问题,属于屈光能力异常。
而屈光能力虽然是最基础的能力,但只需要戴副眼镜就能解决。
然而,家长们把注意力完全放在近视防控上,认为孩子只要度数不高,视力正常就没事了。
实际上,像集合不足这种高阶视功能的异常,其实比近视也更难解决,对孩子的学习生活影响也更大。
对他们,才应该给予更多的关心和帮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