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文提到:训练调节能力是近视防控的常用手段,本节要分享的是调节功能中最为关键的项目——AMP调节幅度。
人眼为看清近距离物体而通过睫状肌收缩调节,增加晶状体的厚度,从而增强眼的屈光力,使近距离物体仍能在视网膜上清晰成像,此种作用机制称为眼的调节。调节的主要目的:增加视网膜像的清晰度。
调节幅度作为调节功能中最为关键的项目,代表调节功能的总调节力。如果把动用调节看清物体比做花钱买东西,那么AMP就是人眼的“钱袋子”,是人眼调节功能的总储备。如果“钱袋子”都空空如也,那么想要看清楚物体也是“巧妇难为无米之炊”,有心无力。
AMP值低,即调节不足者,近距离视物时调节呈现滞后状态,光线聚焦在视网膜之后,诱导眼轴拉长,近视增长;且视物距离越近,调节滞后量越大,近视增速越快。故,在生活中常常会发现,同样的学习压力和用眼习惯,有些儿童青少年视力保持稳定,而有些近视的度数则是疯涨,可能原因正在于此。
在实际生活工作中,近视增速较快或拖延戴镜的群体,被检查出的AMP值常常低于其年龄正常值,其近距离用眼易疲劳或不持久,且适应新眼镜的能力较差。反之,一味将近距离视疲劳当做用眼过度,将新眼镜不适感强当做正常反应,都会容易忽略调节幅度差的问题,最终导致调节功能未能及时得到训练,导致近视度数快速增长。
综上,AMP正如调节功能的“钱袋子”,钱袋空空,徒劳无功;钱袋满满,事倍功半。关注AMP的正常与否,是提升用眼舒适度、做好近视防控的前提。